简介:将消费金融研究范畴界定为保险、消费信贷、储蓄、投资四个方面,认为消费金融通过配置效应、融通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效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与消费质量的提升,在消费结构与质量的多重响应中居民消费得以升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境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消费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消费结构看,消费金融较为明显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低级的食品、衣着向高级的交通通信等发展;从消费升级率看,对消费升级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投资、保险、储蓄、消费信贷,但消费信贷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分区域的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和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贡献最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贡献最小,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差异",欠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较发达地区更依赖于传统的储蓄这一金融活动。
简介: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对公司企业经营控制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分配的制度安排,一般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形式来体现。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于国家,所有权具有唯一性,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建立科学的所有者结构。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相对应的,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与政府行政体制的一致性,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与政府机构几乎没有区别,政府正是通过这种机构对应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近年来,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特别是随着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企业拥有了“法人财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但是由于所有者的问题未能得到真正解决,所以在改制的国有企业中,即存在着所有者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着所有者对企业干预过多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加以规范。
简介:资本结构通过作用于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向投资者传递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任何一个生命周期,都需要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其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资本成本的高低和市场价值的大小。我们通过对沪深两市341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6年~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位回归分析发现,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长、短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效应,在50%-75%的分位点上企业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的敏感性缺失。基于该回归结果,我们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速发展风险投资业等优化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绩效的相关建议。
简介: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5—2003年的6432个观测点为研究样本,对股票价格同步性(co—movement)与公司所有权安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权结构对股票价格的同步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票价格同步性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股票价格的同步性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先增强后减弱);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票价格的同步性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另外,无论是政府部门直接控制还是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的同步性都显著高于非国家控股的公司,并且,国家控股公司股票价格的同步性也因其控制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