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未来5-10年,中国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周边的大亚太地区则将成长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区,这两个“成长”已经引起亚太地缘政治格局激烈、复杂的调整。今后一个时期,大亚太地区将出现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之争,相关各国将不得不在两种对立范式之间进行艰难选择,其中第一种范式是“零和范式”,即亚太各主要力量围绕中美划线,形成集团对抗;第二种范式是和平合作范式,即亚太各国以和平合作为手段化解相互间的分歧、冲突,亚太一体化进程不断取得进展。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地缘政治范式及相关各国的地缘政治选择,必然要对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应力避第一种范式,力争第二种范式,并应积极引导亚太相关力量进行类似的选择。

  • 标签: 地缘政治 亚太格局 范式 战略选择
  • 简介:地缘环境涵盖了地缘政治环境、地缘经济环境和地缘安全环境等多个层次,与国家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位于大国竞争核心区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和资源地位,地缘环境十分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缅甸民主化进程推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以及南海问题逆转等一系列事件使东南亚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的因素除了域内因素,还包含了大国因素、热点问题因素等多重因素,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东南亚地缘环境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其周边国家,在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也将面临着层层挑战。本文将试图探讨中国将如何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

  • 标签: 地缘环境 东南亚 大国因素
  • 简介:2016年12月7—8日,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与江苏省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在宁举行。开幕式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主持。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李建平,

  • 标签: 中国南海 论坛 综述 南京大学 创新中心 评价中心
  • 简介: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两国间的贸易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地区分布上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具备开拓印度市场的诸多条件,明确如何开拓印度市场,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我国企业来讲意义重大.

  • 标签: 开拓印度市场 贸易依存度 市场多元化
  • 简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总体发展顺利,但仍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软实力的关键作用,通过软实力的成功运用消除双方合作的各种障碍,解决好中国-东盟区域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国际合作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东亚地区机制建设这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软实力 中国 东盟 区域合作
  • 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已成为威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问题,只有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石油供应体系,才能真正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建立起强大、可靠的全球能源供应体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 标签: 中国 能源安全 石油供应体系 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市场
  • 简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安全观和大战略的发展演化进程中,既有历史连续性的一面,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其中变化性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实力大幅度提高,其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双重变化影响了中国历任领导人为保障政权安全对大战略所做出的巨大战略抉择。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时期,中国相对弱小,面对强大对手的严峻军事威胁居于绝对弱势,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以应对明确外部安全威胁为中心的大战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日益强大,但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日益复杂化,中国领导人在大战略抉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中国面临国内外新的安全挑战,这是冷战时期国际秩序终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1979年以来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结果。

  • 标签: 安全挑战 中国的安全观 大战略 中国的战略决策
  • 简介:2015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展开,大幅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理念丰富深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大国关系、周边外交、全球治理方面精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维护战后秩序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方面也面临新考验。随着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大国关系 周边环境
  • 简介:营销渠道的决策是一个公司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决策之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销业务是销售渠道的长期战略,本文在回顾中国销售渠道的历史后,提出了分销结构改善的意见,并指出了分销业务在当前的一些新特点.

  • 标签: 跨国公司 分销业务 新特点
  • 简介:随着中国的不断成长,周边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大国对于周边的理解,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中国认识和处理周边问题提供借鉴。总的说来,中国的周边问题具有复杂性、功能性、整体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出现了很多突发的热点事件和冲突,但从历史的全面的视角来看,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合作、交通运输、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人文教育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只要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新的全球化形态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必将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合作新局面。

  • 标签: 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 周边认知与特点 周边功能 周边安全趋势
  • 简介: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特别是2010年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之后。双方贸易额呈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随着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也出现贸易不平衡、非关税壁垒突出、贸易摩擦等问题。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东盟宣布建成经济共同体并发表《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双方经济战略规划高度契合。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双方积极谈判香港-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因素助力下,中国与东盟继续深化贸易合作前景广阔。面对东盟内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全球经济形势不稳等因素.中国-东盟贸易合作须开拓思路,不断寻求新增长点。

  • 标签: 中国 东盟 贸易 经贸合作
  • 简介: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 标签: 乌克兰危机:俄罗斯 北约 凡尔赛体制 地缘政治
  • 简介: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柬埔寨不断增长的投资引发了许多关注和有意义的讨论,但是大多数讨论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因为研究者很难接触到中国企业来收集足够和可靠的信息。本文根据三个月对大约20家在柬埔寨中国公司的深入访谈,试图提供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及其影响的更全面的图景。本文考察了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的规模和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本文认为,不论是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的规模还是对当地的影响都被夸大了。

  • 标签: 中国投资 柬埔寨 影响
  • 简介:气候变化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问题,同时也关乎人类的发展,《京都议定书》创设了包括碳汇在内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全新市场,但目前收效甚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全球“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印度的碳减排适应性措施,将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最直接的借鉴素材。

  • 标签: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法律对策 经济对策
  • 简介: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在原苏丹创建了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重要的海外石油利益。但苏丹南北分裂后对跨越边境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复杂的种族宗教矛盾,以及各国激烈竞争的趋势,使中国维护自身石油利益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尽管如此,中国与原苏丹长期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南北苏丹在石油等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为中国维护和发展在当地的石油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原苏丹 南北分裂 中国石油利益 影响
  • 简介: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 标签: 世界体系 历史动力 中国崛起
  • 简介: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对象。中美利益交换的核心内容是在守成大国(美国)与崛起大国(中国)之间建立积极而稳定的双边关系,经贸领域将是中美利益交换的关键领域。朝鲜半岛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区域。中国迫切需要与相关利益攸关国在朝核问题上达成系统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一揽子解决方案中,有关国家需要并行推进务实的利益交换。海域划界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议题。中国在与海上邻国进行海域划界谈判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利益交换举措。

  • 标签: 中国 周边外交 利益交换
  • 简介:中国的周边国家中甚至在整个亚洲,不丹是唯一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尽管中不关系发展良好,但两国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中国愈加重视周边外交,“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在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与经济拓展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不丹国内政局变动与政策调整,中不关系会进一步趋好。

  • 标签: 中国 不丹 现状 周边国家 南亚次大陆 外交关系
  • 简介:中国作为一支正在上升的力量,确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主导方针,对国际秩序的发展变化确实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对此表示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在确定外交政策主导方针时,首要的动机还不是为了塑造国际秩序。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大体上有以下四个方面: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秩序 政策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