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浙江具有悠久的结社传统,不同时期浙江青年结社行为有其典型的时代特征。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浙江青年结社行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指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浙江青年踊跃参与共青团带领下的实践活动孕育着新的结社行为动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青年结社行为呈现社会性结社特点,即青年结社动因随浙江社会经济改革脉搏律动,有来自群体本能的心理渴求,更呈现出浙江青年结社行为的敏感、务实、事功与创新;青年网络结社因浙江信息化发展方兴未艾,青年结社行为的网络化表达多元与理性并存;青年结社及其行动演展与浙江团组织引导演进相伴相生",伙伴式成长"关系在新时期蕴藏着新的内涵。考察浙江青年结社行为特点、发展轨迹和演进规律,对加强组织引导,建设现代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格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简介:青少年是艾滋病(HIV/AIDS)感染的主体人群,了解其预防意向和预防行为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笔者依托目前执行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过700份涵盖普通青少年和特殊青少年的调查问卷,对目前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有关的行为及行为意向做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目前青少年极少与家人谈论艾滋病,但似乎更愿意就这类话题与同龄人进行交流.与普通人群相比.特殊青少年人群似乎更关心他人是否已经有预防行为.而对于他人所采取的预防行为,特殊人群似乎也比普通人群了解得更多.就艾滋病检测行为的人群差异而言,目前特殊人群艾滋病的检测行为同样多于普通人群.这种现象一方面可能与特殊人群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更大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与特殊人群自身的高危行为更多有关.
简介: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政府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影响路径问题。以某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实证对象验证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调查问卷结构效度及量表数据信度,应用多种拟合优度指标评价模型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政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会降低企业政治及市场环境风险,政府采购及市场扶持会降低企业市场环境风险,财税及融资支持会降低企业经济环境风险,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会降低企业软硬件条件及人文环境风险;而企业市场环境及经济环境风险的降低会导致技术创新项目需求风险的下降,技术创新项目需求风险及企业政治环境风险的降低会导致技术创新立项决策风险的减轻,企业人文环境风险的降低会导致企业员工能力风险的下降,企业员工能力风险的下降则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风险的减轻。
简介: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政府是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主体;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主体;是农产品品牌的注册和管理的主体;是农产品品牌的评价、监督和保护主体,同时农产品国家品牌与农产品品牌国际化需要政府的支持。当前政府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不严、建设落后;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扶持力度仍然不够;品牌管理体制不顺,认证结果公信力不高;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加对农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搞好品牌建设人才的培养;理顺农产品品牌管理体制,提升农产品品牌管理的公信力;加大农产品品牌保护的力度,优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环境。
简介:政府行为失范是由于政府权力缺乏制约造成的,实质是国家权力的形式和内容不一致从而背离人民利益和意志的行为现象.当前我国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行政权力的市场化、行政权力的地方化和行政权力的部门化.政府利益角色错位是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以促进行政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建立科学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为关键来规范政府行为,从而使政府利益的角色定位真正回到国家和社会公众权益的本位上来.
简介:为了准确反映网络围观现象及其趋势的真实全貌,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以近年来互联网中频繁发生的网络围观事件为分析对象,以触发缘起、行动策略与演化过程为标准,将其划分为自发型和工具型两种类型。针对工具型网络围观现象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从理论上归纳了网络围观现象的概念内涵与发生机理,明确了相关特征与演变趋势,并立足于制度环境来建构理论分析的基本思路,从可能性与可行性两个方面对这一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性分析。对政府治理而言,网络围观激发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强化了社会监督氛围,蕴含着某些积极的公共价值,但一旦成为一种趋势,必然会冲击正常的利益诉求渠道,不利于行政与司法运行的自身优化,最终会损害公共利益,对此,必须从建构社会矛盾调节及利益诉求表达的长效机制方面寻求突破。该研究有利于打开公共问题解决的政策黑箱,为地方政府治理策略的优化提供启示。
简介:深层链接不发生页面跳转,可以使用户在不脱离设链网站界面的情况下欣赏来自被链接网站服务器上的作品。这种实质呈现效果容易使用户误以为作品来源于设链网站的服务器,造成被链接网站用户量、流量、广告等相关利益的损失,引发大量侵权纠纷。针对深层链接的定性与规制,先后有人提出了"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实质呈现标准"、"实质替代标准"等不同理论;不同地域、不同层级的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也呈现出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自2000年以来与深层链接版权侵权有关的民事判决,在归纳判决争议焦点、总结法院政策导向的基础上,为今后相关案件的裁判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