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民族关键符号往往在具体文化事象的仪式展演中才能呈现其作为意义载体的文化标志性特征。作为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苗族史诗《鲁王》的唱诵通常都是在具体的文化事象语境中完成,而唱诵的过程都会伴随着相应的仪式展演。无论是作为"物化"形成的场景、装饰物以及各种象征性器物,还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史诗内容,都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系统地展现了这一民族关键符号蕴含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次实地观察到的《鲁王》史诗唱诵仪式的记述,揭示仪式展演对于民族关键符号及其文化意义生产和呈现的重要性。

  • 标签: 《亚鲁王》 仪式展演 民族关键符号 民间信仰体系
  • 简介:时间场与地域场的消解对于解读艾萨克·巴谢斯·辛格的长篇代表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主人公夏·梅修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夏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产生既有其民族根源、所处的时代根源以及其个体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现代人、现代生活普遍共有的成因。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时间场和地域场的消解日趋加剧,因而,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的研究更具其现实的普遍意义: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广泛接触碰撞,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迅猛发展,这一切都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比起以往更加无所适从,认同的问题和精神安全的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即各种文化和观念的滤选,各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世俗生活和形而上的追求的对立,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之间的冲突等等都可能诱发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

  • 标签: 时间场 地域场 消解 认同困境 精神危机
  • 简介:在前苏联远东黑龙江沿岸地区,学者们亦发现了一系列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早在5~6千年以前,当地的远古居民即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1854年—1865年间,俄国学者什连克院士在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中间曾经收集到一批艺术品。使他尤为惊叹不已的是,这些几乎为文明世界遗忘了的弱小民族(那乃、奥罗奇、尼福赫等等)竟然有如此高超的艺

  • 标签: 苏联学者 西伯利亚 远东地区 古代 民族文化 传统
  • 简介:是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的诗作,它不仅确定了诗人今后的创作方向和表现的主题,而且艺术手法和风格已趋于成熟.作为诗人兼评论家,艾略特的一系列的现代主义的批评原则为理解其作品的精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将用他的"客观对应物"、"诗歌的非个性化"等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解读其.

  • 标签: 批评原则 客观对应物 诗歌的非个性化
  • 简介:廉总是作为一个比较文学大师而为人们所熟识,但他却仍以诗人的第一身份而自豪。其四十余年的诗歌作品,则明显的呈现出前后迥异的两番风景。其前期诗作体现出一种错位之痛,一种郁结之下的自我放逐;而后期则转而敞开心门,以俯仰之姿乘物游心。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分析叶廉诗歌创作意识的转向,以期探求叶氏诗作中丰富的文化意蕴。

  • 标签: 叶维廉 创作意识 转向
  • 简介:大慈法王释迦益西是宗喀巴大师主要的弟子之一,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一代高僧。明永乐六年,明成祖派遣金字使者携厚礼邀请宗喀巴大师到南京,但因宗喀巴大师有拉萨祈愿大法会、修建甘丹寺等要事在身而婉言谢绝。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派遣以侯显为首的使团入藏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宗喀巴大师仍然未能成行,只好派其弟子释迦益西进京。释迦益西进京后,受到明成祖的极大赏识,封以大慈法王的称号,并赐予大量财物。返藏之后,释迦益西便以个人的威信和名望,以及明皇所赐予的财物,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寺院——色拉寺。本文通过宗喀巴弟子释迦益西两次应召进京受封的时代背景,历史原由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明代的治藏政策和汉藏关系。

  • 标签: 释迦益西 进京受封 治藏政策 汉藏关系
  • 简介:人们面对干旱的反应能力是人类学界值得关注的问题。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卡纳牧民对干旱极为熟悉。麦凯布认为,在图卡纳人的观念中,干旱是他们参与的生态系统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图卡纳人对干旱爆发的反应深嵌于他们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并且涉及一系列他们在经济和社会组织方面深思熟虑和久经考验的对应策略。灾害的地方应对是灾难研究与人类学地方性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图尔卡纳 干旱 地方性知识 灾难研究
  • 简介:介绍早期澳大利民族志工作者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及其在原住民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探讨当代澳大利人类学家对原住民的研究,希望为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和如何建构人类学中国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澳大利亚原住民 身份认同 原住民艺术 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