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前言基督教神学从其当代发展和社会影响来看,基本上为一种“处境神学”,即有其鲜明的社会存在的特色、也反映出一定的思想文化背景。因此中国神学思想的建设也离不开中国社会现实,尤其是当代中国神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其实,这是与整个基督教的信仰内涵是一致的,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种处在真空中,对人类没有丝毫影响的理论。基督教的信仰特别强调的是,人必须在现实生活中作见证。也就是说,把基督教信仰实践在现实的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见证和活出我们的信仰,这样的信仰才是有意义的。同样,神学并非空洞的玄思,而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特色。

  • 标签: 基督教神学 社会影响 人性论 信仰内涵 当代中国 和谐
  • 简介: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乃立基于个人生命的“广度”,由佛教信仰的角度切入,对个人整体生命的“深度”作身、心、灵全面的关怀,同时对社会提供应有的照应。本文指出佛教临终关怀应该具备三大特质:其一,关怀的方式:透过深度心灵对话、协助接受死亡、缓解临终恐惧、开展内在佛性力量,不断趋向证悟菩提;其二,关怀的范畴:始于发病的治疗,历经往生前后的救度,以至亲属的悲恸辅导;其三,关怀的层面:照顾病人身、心、灵,以及对社会的照应。研究者不断地藉由《药师经》所蕴含的生命思想内涵,作出交叉论述,指出《药师经》深具上述佛教临终关怀的三大特质,并且阐述药师佛的生死智慧确实完整融摄佛教临终关怀的生命思想。

  • 标签: 临终关怀 安宁疗护 中有 五蕴 药师经
  • 简介:本文以忏悔思想为中心,考察了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宗喀巴大师、能海上师的忏悔思想,阐述藏传佛教忏悔思想的源流及其发展。从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的“四悔”,发展到寂天菩萨的“七支供养”;同时,寂天菩萨提出“四力”忏悔,和“信解空性”的“理忏”。宗喀巴大师全面继承了寂天菩萨的忏悔思想,在“对治现行力”中概括了寂天菩萨《大乘集菩萨学》的“对治行”的六个方面,使其忏悔思想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并且将忏悔纳入菩提道的次第。能海上师在阐述宗喀巴大师的忏悔思想时,受到汉地佛教的影响,如将“灭现行罪力”归结为“作法忏”,而将“灭过现罪力”归结为“事忏”和“理忏”,这也是密教在汉地传播过程中所必须和必然的现象。

  • 标签: 藏传佛教 忏悔 龙树 寂天 宗咯巴 能海
  • 简介:本文以佛典中关于宝髻的故事为例,论述了佛教施舍自己身体的宗教意义。

  • 标签: 宝髻 施舍
  • 简介: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庸与基督教的关联,尤其是通过它们的对话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合乎理性和德性的思想与基督教圣经观点的交融,并阐明基督教神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中庸的源流和合理思想为了廓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必须事先说明在此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

  • 标签: 中国化 中国基督教 中庸之道 基督教神学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 简介:贾菩萨派以金末元初邢台大开元寺住持万安广恩为开创祖师,实际是由万安广恩的门人、弟子奉朝廷旨意而创设的佛教教团。该派在元明时期有独立的传承和专属寺院,且已使用字派为僧尼取名。其内部的师徒传承关系主要通过祝发、受戒两种途径建立,是独立于禅宗五家之外的派别,不是典型的剃度宗派或传法法派。贾菩萨派对明清佛教的重要影响表现在:部分禅宗法系以其字派为基础续演新的字派。

  • 标签: 贾菩萨派 字派 师徒传承 明清禅宗
  • 简介:场景转换与移民信仰表达形式的变化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制度空间直接影响信仰场景的都市化(或称复制)程度,进而影响信仰行为的结构变化。藏传佛教寺院缺失导致了两个后果:部分公共性仪式向迁出地转移;都市流动僧人的大量存在及都市公共仪式的私密化。而宗教行为是信仰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分析场景变化对都市藏族移民日常宗教仪式和特殊仪式两个层面的影响,本文认为,都市藏族移民的宗教行为正在经历一个分化——重组的过程。

  • 标签: 藏族移民 场景改变 分化重组
  • 简介:作为诗僧,皎然留下的诗歌表现出了浓郁的世俗情怀,这是皎然亦僧亦士的双重人格所致。家族境遇是皎然对荣名不懈追求的原动力,而唐代政治制度、佛教世俗化亦是导致皎然诗世歌俗化的重要因素,皎然凭借着熟练地运用儒佛两种话语,最终成为中唐吴中文学活动的中心人物。

  • 标签: 皎然 诗僧 世俗诗 佛教
  • 简介: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去年于中国杭州召开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而形成的《普陀山宣言》提出“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新六和”理念,可谓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老子《道德经》尊道贵德、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慈俭不争、上善若水、抱朴少私等和谐智慧,对人性的提升、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均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道德经》 和谐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 佛法 世界佛教论坛 世界和平
  • 简介:佛教的缘起说是其教主释迦牟尼证悟的一种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它既是佛教理论的基石、核心,又是佛教区别于其它宗教、哲学、思想的显著特色。重温这一学说,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佛教的基本理论,而且对于我们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 标签: 生态环境 因果关系 缘起说 大乘佛教 空相应缘起 无自性
  • 简介:麦彭嘉措(1846—1912)对近代宁玛派佛教因明理论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所著的《智者入门》、《释量大疏》、《解义慧剑》等论著中,针对作为因明学重要概念之一的"真因"予以了详细阐释和分类。根据对其相关因明学文本的梳理,可以发现他在论述属于真因范畴的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时展示出了对萨班《量理论》、普觉·强巴《因正理论》的紧密承袭关系,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部分创建性解释。

  • 标签: 藏传佛教 麦彭嘉措 真因
  • 简介: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形成,根本在于灵魂与肉体和精神与物质的二元的思想.促成古代基督教禁欲主义兴起的二元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宗教自身的先天性二元因素,即神圣与世俗的二元区隔;再则是东方宗教,尤其是中亚宗教的二元思想;最后是犹太教传递给基督教的弥赛亚主义中包含的二元思想.

  • 标签: 基督教 禁欲主义 二元论
  • 简介:中国佛教也象中国哲学一样普遍使用“体用”范畴以建言立论。虽然中国佛教中的“体用”与中国哲学中的“体用”存在着某种关联,但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即中国哲学中的“体用”是“体——用”二元结构,而中国佛教中的“体用”则是“体——相——用”三元结构。《大乘起信论》将“体——相——用”三元结构的“体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原理推了出来,而随着《大乘起信论》之影响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各宗派——尤其是华严宗和天台宗——遂开辟出了各自深广的“体相用”论域,此诚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理论特色。

  • 标签: 中国佛教 体用 体相用 《大乘起信论》 华严宗 天台宗
  • 简介:自张道陵起,历代天师撰述者不多。早期的《老子想尔注》,是目前传世的三张一系最重要的著作。其间从张盛以降,至于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方见到有影响的撰述和语录。及元,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推出一本《道德真经章句训颂》,方填补了张继先以来的百年空白。但此书的影响主要在教内,学界不甚重视。实际上,其重要性具有时代意义。

  • 标签: 道德真经 张继先 张道陵 张与材 张宇初 道教史
  • 简介:伍守阳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内丹家。伍氏三关修炼是其丹法的核心内容。伍氏对三关修炼功法次第以及化炁化神之理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发前人未发之秘。伍氏三关修炼反映了那个时代道教内丹学的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标签: 伍守阳 内丹术
  • 简介:199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千年纪念年,1999年是明末高僧蔼益大师诞生四百周年,当此新旧千年交替之际,我们缅怀大师高风亮节,重温大师遗教,对于继往开来,续佛慧命,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大师 纪念 缅怀 明末 佛教传入 高僧
  • 简介:梁发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华人宣教士,与英国来华传教士马礼逊、米怜等过从甚密。为了传播基督教,他翻译、编撰了多种基督教布道小书。他采取派发布道小书给科举考生,在医院给病人布道等独特的传教方式传播基督教福音,他为此所做的诸般努力,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理应予以肯定。

  • 标签: 梁发 译经传教 基督教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现实意义肖雨慈悲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也是它济世救人利物的一种奉献精神,还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一种伦理道德。当前,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所以,特加之,且请方家指...

  • 标签: 生态环境 大乘佛教 《大智度论》 《大乘义章》 现实意义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简介:今天,我们生活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全球化的境遇中,有着近二千年历史的中国道教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道教怎样去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世纪对人类的文明与和平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无疑是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 标签: 道教戒律 全球化 境遇 中国道教 和平事业
  • 简介:每年春节的除夕,家家户户门上贴上写着“五福临门”的贴子。“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成经》的《洪范》,可是至今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福”,对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更少了。

  • 标签: 佛教 《成经》 《洪范》 “五福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