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该文通过对大港油田滩海沿岸带三马地区沙一段下部包裹体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序次、有机包裹体类型及均一温度,并进一步发现:三马地区沙一段下部早期微晶方解石胶结物捕获的为液态烃包裹体,有机质尚未成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成熟度较高;石英裂隙或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或气态烃包裹体,成熟度高。同时,结合本区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研究认为:本区有两期明显的油藏形成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晚期,第二期主要为明化镇明下段沉积时期。运用包裹体技术开展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为本区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滩海沿岸带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有机组成 油气运移期次
  • 简介: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快,纵向非均质性强,如何提取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地震属性来描述其空间展布特征是三角洲前缘储集层预测的基础。以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地层发育特征为出发点,以已钻井资料为约束,优选出与已钻井资料匹配最好的地震均方根振幅及频率属性进行储集层预测,分析认为该地区有利储集层分布在G984井—G994井—G40-62井一带以及G36-80井以东区域。同时,通过对目的层段地层切片的提取与解释,对储集层展布规律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油气有利评价地区。后经钻探证实,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三角洲前缘亚相 河口坝 前积结构 地震属性 孔南地区 储集层
  • 简介: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新兴气测录井技术,具有实时性强、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发现油气显示和判别原油性质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红外光谱录井技术在镇北地区延长组的应用分析,总结红外光谱在该区储集层的响应特征,利用全烃参数、组分参数和全烃曲线形态,建立了红外光谱资料在镇北地区延长组储集层的识别方法。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储集层识别、解释评价应用中效果良好,特别是在低电阻率油层、消光油层、致密非均质性储集层识别中优势突出,较好地解决了镇北地区油水判识难题。

  • 标签: 红外光谱 延长组 油层 低电阻率 消光 符合率
  • 简介:为解决济阳坳陷义和庄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应用常规录井结合钻时的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参数特征不明显的难题,引入机械能指数(KMSE)。利用它与现场录井实时钻时、全烃曲线的变化特征可实现该娄储集层物性优劣的直观判断,钻时曲线变小、机械能指数曲线增大,形成交会,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气测全烃增大、机械能指数曲线也增大,两者交会面积越大,说明储集层物性越好。该方法在义和庄地区YG85井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弥补了常规录井识别该类储集层的不足,消除了成像测井比较昂贵且无法满足现场实时评价要求的弊端,实现了碳酸盐储岩集层的快速识别。

  • 标签: 机械能指数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集层 下古生界
  • 简介: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地区火成岩孔洞-裂缝型(统称为裂缝)储集层评价及流体识别一直是录井工程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借鉴功指数比值研究成果,在阐述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功指数识别裂缝原理的基础上,将该参数用于中拐地区火成岩储集层裂缝识别及评价。首先,探索火成岩储集层油气显示段功指数比值与测井视声波、视密度及测井孔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其相关性较好,为此依据测井评价标准建立功指数比值物性评价标准;其次,采用功指数比值与录井含油性参数建立了功指数比值-气测显示厚度比图板,该图板区分油气层与非价值层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84.4%,对当地两口近期完钻井的解释评价结论亦与试油结果相符,较好地满足了该地区火成岩裂缝储集层解释评价要求。

  • 标签: 中拐地区 功指数比值 火成岩裂缝识别 火成岩物性评价 流体识别
  • 简介:随着对埕海地区白云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油气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逐渐显现,并成为制约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的瓶颈。从埕海地区白云岩勘探实践出发,详细分析该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地质特征,探讨烃源岩、储集层裂缝发育以及白云岩厚度对油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沙一中亚段和沙一上亚段泥岩作为区域盖层,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歧东、张东和羊二庄等断层以及不整合面为歧口凹陷和歧南凹陷油气运移提供了优势运移通道,与多套储盖组合的白云岩储集层匹配,形成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或构造-岩性油气藏。进一步明确了埕海地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为油源条件、白云岩厚度和白云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指出位于张东地区的赵东断层与赵北断层之间地区应为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 标签: 埕海地区 沙一下亚段 白云岩 油气藏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