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态足迹目前较通用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与其他指标结合,可以测算生态赤字(盈余)、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足迹等反映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定量指标.本研究计算了2002-2008年福建省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得到全省生态压力变化趋势.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09--2014年福建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人均建筑用地生态足迹与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及生态足迹压力指数,结果表明,若继续沿着2002--2008年发展模式,福建省在未来几年内生态安全将面临极大威胁,全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刻不容缓.

  • 标签: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态足迹压力指数 GM(1 1)灰色预测模型 福建省
  • 简介:湿地沉积过程研究对于揭示区域环境演变与湿地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5年,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进并利用地表高程测量仪(surfaceelevationtable,SET),对4处沼泽湿地进行年际尺度表层沉积物累积厚度监测,计算表层沉积物沉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期间,4处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累积厚度分别为(7.31±2.87)mm、(7.70±2.55)mm、(5.71±2.36)mm和(6.30±1.69)mm;表层沉积物沉积速率分别为(1.85±0.89)mm/a、(2.27±0.91)mm/a、(1.63±0.94)mm/a和(1.45±0.77)mm/a,4处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沉积速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沉积速率 沼泽湿地 地表高程测量仪(SET) 兴凯湖
  • 简介: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黑龙江时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牡丹江市国土资源局开展了“学讲话、找短板、定任务、强保障”系列活动。9月28日,该局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新闻,随后,陆续开展了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党员学习、报告会、讲党课、撰写学习心得等活动,把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决策部署上来。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党员干部 牡丹江市 习近平 黑龙江
  • 简介:露水作为下垫面水汽凝结产物,对其水质研究可揭示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露水生态效应。为此,分别于200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初,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收集了毛苔草(Carexlasiocarpa)植株上露水样品,使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K、Na、Ca和Mg等26种金属元素含量及pH。结果表明,毛苔草沼泽露水pH为(6.42±0.23),研究区未出现酸露现象;露水中金属元素种类丰富,K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29531μg/L,Ag、Th、U、Be和Tl含量较低,平均值低于0.03μg/L;露水中K、Ca、Na、Mg、Mn、Fe和Zn含量远高于当地雨水,露水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沼泽地表积水和大气干沉降为露水中金属主要来源。露水中Pb、Ba、Se、As、Co、Cr和Cu等微量元素含量极低,表明研究区环境空气质量未受到人为污染。露水水质分析可作为判断区域空气质量辅助手段。

  • 标签: 毛苔草 露水 金属元素 雨水 沼泽
  • 简介:生物炭对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良好吸附效果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但由于其不易从废液中分离重金属难题而限制了生物炭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生物炭与磁性介质结合,可促进生物炭磁化,进而有助于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这是解决重金属污染废液污染治理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较好应用成效。本研究综述了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主要表征特性,阐述了磁性生物炭对几种重金属吸附效果及其研究进展,进而对磁性生物炭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求为深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生物炭 重金属离子 吸附机理
  • 简介: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特征主要受沉积物沉积时动力条件和搬运特征控制,从而可以记录湖面水文信息变化。基于对东南沿海高海拔湖泊斗湖表层和流域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测试,利用沉积物粒度多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组分特征,探讨了斗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变化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斗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为黏土质粉砂,沉积形式主要以悬浮沉积为主。其次,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特征,利用多组分分析方法从湖泊样品中解析出5个组分,其粒径分别为0.64~0.74μm,2.2~4.0μm,10.5~16.4μm,61~110μm和265~436μm,而流域沉积物样品仅存在前4个组分。再次,通过与汇水盆地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推断出斗湖沉积物粒度特征主要受湖泊南北方向水动力变化控制,揭示出斗湖沉积物重建东南沿海地区古环境演化潜在载体。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多组分分析 福建斗湖
  • 简介:鹤岗市国土资源局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厅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动员宣讲视频会议精神,近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召开动员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重要指示情神,对全系统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做出具体安排,动员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高质量高标准抓好起步开局。

  • 标签: 自然资源系统 国土资源局 视频会议 鹤岗市 质量 黑龙江
  • 简介:该文简介分形理论,并讨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价值和地位。针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结合相应实例,提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中地理数据挖掘和空间决策支持、空间数据压缓和传递、制图概括、虚拟现实等方面目前主要研究进展和方向。

  • 标签: 分形理论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数据挖掘 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数据压缓 虚拟现实
  • 简介:湿地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针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缺乏区域可比性和评估结果难以被管理部门应用实际问题,以三江平原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作为研究区,将InVEST模型生境质量指数用于表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采用基于参照基准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方式,将研究区内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时间序列最大值用作生成评估指标相对量参照基准,通过计算相对于参照基准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形成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之间对比评估指标,对1990-2010年期间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成效进行动态对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参照基准数值分别为0.83和0.36,它们能够有效反映两区域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本底差异;三江平原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1428减小为-0.1683,总体呈现距参照基准较远且逐步远离趋势,而伊犁—天山山地西段生境质量指数相对量由-0.0427增大至-0.0285,它们更接近参照基准,并具有不断接近趋势,由此说明伊犁—天山山地西段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要优于三江平原。

  • 标签: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InVEST模型 参照基准 生境质量指数 区域对比评估
  • 简介:果园作为一种重要农用型植被类型,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福建省分布面积最大柑橘果园植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果园植被碳库、碳吸存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7年生柑橘果园植被碳密度为5.589t·hm^-2,年固定有机碳为2.028t·hm^-2·a^-1,其所吸存有机碳中23.82%有机碳以活体生物量形式存留在植被层中,41.42%储存于果实而被移到系统之外,34.76%以凋落物分解形式进入土壤或释放到大气中.

  • 标签: 柑橘 碳库 凋落物 净生产力 碳吸存
  • 简介: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结构处于转型时期,虽然有一些节能环保型工业生产,但多数工业生产还是耗能工业,这就需要大量资源支持,现在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我国现阶段能源供给呈现出供不应及情况,这样能源资源使用情况制约了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要想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长期活力,就需要对我国地质矿产做出进一步勘查,推动我国地质矿产资源持续合理发展。

  • 标签: 地质矿产勘查 工业生产 能源消耗 资源使用 节能环保型 生产结构
  • 简介:当前,城市空间快速扩展使得原来以植被、水体为主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是以不透水面为主的人工建筑物,这一改变已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本研究以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区,以1989年、1996年和2009年Landsat-5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NDISI),研究了厦门市在这期间不透水面分布时空变化.结果发现,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在这20年间扩展了近7倍,其增长主要占用了大面积植被和水体.回归分析表明城市不透水面-9地表温度呈明显指数型正相关关系,而与植被、水体面积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 标签: NDISI 不透水面 厦门 城市热环境 遥感
  • 简介:闽东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朱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日益重要地位。许多事实表明,旅游业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闽东南地区在这方面也具...

  • 标签: 宗教旅游 闽东南地区 改革开放前沿 地区经济 清水岩 开发利用
  • 简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等价投入常规化肥为对照,开展专用肥多点施肥试验研究.通过专用肥对林木生长量、林相特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等价投入(肥料成本)常规化肥相比,施用系列专用肥林分生长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常规化肥处理,且叶片浓绿、树势强壮,施后19个月内,树高、胸径、材积分别提高了7.8%~51.8%、9.8%~53.0%和30%以上,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26.3%~94.2%,叶面积指数提高41.0%~172:8%.经对HA桉树专用肥增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综合分析与评定,选出基肥专用优化配方为:有机质≥30.0%、N+P2O5+K2O≥6.0%(2.5—2.0-1.5)、腐殖酸总量≥8.0%,并加上适量“绿滴”复合微生物菌剂(于施用时和基肥按每50kg:1kg量掺入);追肥专用优化配方为:有机质≥20.0%、N+P2O5+K2O≥20.0%(9—8—3)、腐殖酸总量≥6.0%.

  • 标签: 桉树 腐殖酸有机肥 专用肥 区域试验 配方选择
  • 简介:政区和流域两种不同性质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TM影像和2004年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793.06hm^2、1665966.28hm^2、1609862.77hm^2、1618760.97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1、0.7375、0.8165、0.830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041、0.3356、0.3716、0.377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882.0695%下降到2004年516.3157oA;(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3、79.8908、79.820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99.2029连续降至2004年9R5459

  • 标签: 湿地 景观 格局演变 福建省
  • 简介:选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拥挤感知为游客心理容量衡量指标,通过建立游客拥挤感知程度与游客不同接受程度回归方程和构建游客拥挤规范两种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回归方程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729人、6个旅游团;以构建拥挤规范方式测算,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500-800人、6-10个旅游团;基于拥挤感知两种方法测量数据具有相对一致性,测量瞬时心理容量落于拥挤规范数值区段;游客心理容量取决于游客数量、游客之间相互影响、园区休息设施设置和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 标签: 游客心理容量 拥挤感知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简介: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据已发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认识。

  • 标签: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 简介:以若尔盖高原为研究区,选择1977年LandsatMSS影像、2007年LandsatTM影像和研究区90m分辨率数字地形图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若尔盖高原1977年和2007年两个时期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景观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面积比(沼泽面积/沼泽化草甸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沼泽与沼泽化草甸面积比由1977年1/3减少到2007年1/7;2007年沼泽面积明显减少,其面积只占沼泽湿地总面积13%;两个时期,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都集中连片分布,聚集度均高于90;与1977年相比,2007年沼泽湿地景观斑块数减少,景观类型趋于单一,而平均斑块面积和聚集度都在增加;研究区沼泽湿地90%以上分布在坡度小于5°空间范围内,随着坡度增大,沼泽湿地退化程度显著增高;与1977年相比,2007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分布质心发生了一定空间位移,沼泽质心向西南偏移了3.88km,沼泽化草甸质心向东北偏移了12.35km。

  • 标签: 景观格局 沼泽 沼泽化草甸 若尔盖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