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国内外收费的气象服务,需要理清收费产品的经济学属性,收费的经济性质、收费的发展趋势以及由谁来生产和配置气象服务等问题。本文认为:第一,在西方经济学的意义上,收费的气象服务产品是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物品,且不能将其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及“商业性气象服务”;第二,收费的气象服务受制于自身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制约,不具备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第三,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的气象服务商业化、市场化的浪潮,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所确定的偶然性事件,主要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生产与配置气象服务才是其必然性趋势。
简介:适应气候变化在国际公约谈判及国内适应实践中成为重要的关注内容,明晰适应相关的术语含义具有科学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比较适应相关术语认为,适应是行为方式或对策措施的界定,可不需量化数据支持;适应能力需有明确评价指标体系,并最终产生量化性评价结果;适应性更偏重于能力属性,其基本结论是有或无、强或弱的判断,在适应性有量化结论支持或明确强弱确定时则等同于适应能力。脆弱性评价中,暴露度体现主体对象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处境概况,敏感性表明气候变化对主体对象的影响,适应能力则是经济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水平、社会保障四大要素的综合评价,各要素涵盖的具体指标需要酌情依据适应主体属性予以判别和遴选。适应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管理在主体范畴、驱动因子、行动目的上有所区别,但两者共同关注提高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的抵御、承受、恢复能力,以降低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