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Wnt信号通路调节生长发育,与多种组织器官的形成相关,同时也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创伤愈合及组织再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Wnt信号通路的组成、在牙周组织发育与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牙周组织 发育 炎症 再生
  • 简介: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均与Notch受体表达异常有关,在不同组织中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乃至同一系统肿瘤中不同Notch受体的作用可能不同,甚至相反。Notch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是许多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的交汇点。血管发生依赖多种促进血管发生因子和抑制血管发生因子的交互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Notch信号传递途径参与了此过程。既往的研究已证实,Notch信号传递途径在胚胎发育和肿瘤血管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研究还发现,Notch信号通路中有许多潜在的药物靶点,在深入研究Notch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与白血病发病分子机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靶点设计相关药物以阻断或者活化Notch信号,进行白血病及血管新生性疾病的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Notch信号通路在白血病发病及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NOTCH信号通路 白血病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和成牙本质细胞(MDPC-23)中,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是否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Westernblot检测不同时间点rDMP1C和rDMP1F蛋白处理hMSC、MC3T3-E1和MDPC-23后,对MAPK-ERK的激活情况;并检测使用MAPK抑制剂后,ERK的激活是否被抑制;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APK抑制剂抑制激活的ERK从胞浆向胞核的转位情况.Westernblot检测siRNA沉默Ras基因后,对rDMP1引起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三种细胞中,rDMP1F和rDMP1C在5min~3h均可以激活MAPK-ERK通路,而总ERK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rDMP1F激活信号通路的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rDMP1C;MAPK抑制剂处理组的p-ERK条带与rDMP1F/C处理组的p-ERK条带差别明显.hMSC中,rDMP1F激活MAPK信号通路持续时间要长于其在MC3T3和MDPC-23中的作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APK抑制剂组可以阻断ERK向细胞核内的转位.MC3T3和MDPC-23在siRNA沉默Ras基因后,ERK的磷酸化水平与rDMP1F单独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rDMP1C和rDMP1F都通过Ras激活MAPK-ERK信号通路,而rDMP1F比rDMP1C具有更强的信号功能.

  • 标签: 牙本质基质蛋白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小鼠MAPK/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督脉针刺组和督脉电针组。将脊髓损伤组、督脉针刺组及督脉电针组小鼠制成SC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及脊髓损伤组小鼠制模后均未给予特殊处理,督脉针刺组小鼠于制模后次日给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大椎、命门),督脉电针组小鼠于制模后次日给予电针治疗,取穴方法同督脉针刺组,电刺激设置疏密波(2/100 Hz),电刺激强度0.2 mA。于制模后3 d、7 d、14 d及28 d时分别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受损脊髓p-ERK1/2、p-Akt及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情况。结果与脊髓损伤组同期比较,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14 d及28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28 d时其受损脊髓p-ERK1/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与督脉针刺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14 d时其受损脊髓p-ERK1/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14 d、28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28 d时其受损脊髓p-Akt蛋白表达均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增强(P<0.05),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3 d时其受损脊髓p-Akt蛋白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减弱(P<0.05)。督脉电针组在制模后3 d、7 d、14 d时,督脉针刺组在制模后3 d、7 d时其受损脊髓MBP蛋白表达均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促进SCI小鼠p-ERK1/2、p-Akt及MBP蛋白表达。

  • 标签: 脊髓损伤 髓鞘碱性蛋白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B
  • 简介:摘要:核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篇综述将重点讨论NF-κB在乳腺癌预防及治疗中的机制及作用以及其未来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方向。

  • 标签: NF-κB 乳腺癌 转录因子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递增,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可呈现共同的肾脏病理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伴肾单位丢失,管周毛细血管破坏,炎症细胞聚集以及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肾功能改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肾脏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是获取慢性肾脏疾病治疗靶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重点。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tin,EPO)信号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EPO信号通路的特点以及其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加以综述,探寻EPO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价值。

  • 标签: EPO 信号通路 肾间质纤维化 肾脏内分泌 缺氧 肾性贫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耐药率、转移率高,而膀胱肿瘤干细胞在膀胱癌的复发、耐药、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膀胱癌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能为膀胱癌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膀胱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有一类特殊表面分子标记物,我们能通过标记该类物质找到膀胱癌肿瘤干细胞,并且此类物质在膀胱癌复发、耐药、转移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膀胱癌干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处于静止期,但某些条件下或是某些物质刺激下,膀胱癌干细胞的某些信号通路会被激活,使静止期干细胞活化,从而介导肿瘤复发、转移、耐药。

  • 标签: 膀胱癌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分子标记物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耐药率、转移率高,而膀胱肿瘤干细胞在膀胱癌的复发、耐药、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膀胱癌干细胞的深入研究能为膀胱癌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膀胱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有一类特殊表面分子标记物,我们能通过标记该类物质找到膀胱癌肿瘤干细胞,并且此类物质在膀胱癌复发、耐药、转移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膀胱癌干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处于静止期,但某些条件下或是某些物质刺激下,膀胱癌干细胞的某些信号通路会被激活,使静止期干细胞活化,从而介导肿瘤复发、转移、耐药。

  • 标签: 膀胱癌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分子标记物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和下游靶分子p-S6k1变化与血清性激素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收集人原代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PCOS组和对照组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差异。培养液中添加睾酮、卵泡刺激素(FSH)、胰岛素,并检测外源性激素对于颗粒细胞mTOR通路的影响。结果PCOS组颗粒细胞磷酸化mTOR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PCOS组p-mTOR水平(0.66±0.29)高于对照组(0.34±0.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PCOS组p-S6k1水平(0.95±0.42)高于对照组(0.62±0.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细胞p-mTOR与p-S6k1水平与血清睾酮相关(P均=0.001),与血清FSH(P=0.67,P=0.75)、促黄体生成素(LH)(P=0.75,P=0.37)无关。结论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信号分子存在异常活化,睾酮与胰岛素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颗粒细胞mTOR通路异常磷酸化,从而导致颗粒细胞功能障碍,造成卵泡发育异常。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mTOR通路 睾酮 颗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血管钠肽(VN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体重200~25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VNP组(V组)、PD98059+VNP组(P+V组),每组5只。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动脉夹夹闭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45 min,然后再灌注120 min。V组于缺血前10 min注射VNP,P+V组在给予VNP前20 min注射PD98059,再行VNP给药和缺血再灌注处理。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印迹法测定磷酸化的ERK (p-ERK)1/2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P+V组血清ALT[(489.65±11.22)、(333.05±24.77)比(33.78±4.88)U/L]、AST[(651.43±14.99)、(503.18±21.48)比(154.84±12.32)U/L]、TNF-α[(12.83±1.09)、(9.64±0.57)比(2.11±0.11)ng/L]、IL-1β[(7.19±0.62)、(5.12±0.22) 比(1.10±0.49)ng/L]、肝组织匀浆MDA[(8.00±0.88)、(5.60±1.01)比(2.76±1.29)μmol/mg]升高,而SOD [(54.89±10.60)、(68.85±8.33)比(126.10±15.63)nmol/mg]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V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及IL-1β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I/R组与P+V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加重。与I/R组相比,V组p-ERK1/2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P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ERK1/2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缺血 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血管钠肽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扮演的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RhoA、RhoB、ROCK-1及ROCK-2蛋白表达,评估Rho/ROCK信号通路中RhoA、RhoB、ROCK-1及ROCK-2蛋白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RhoA蛋白在瘤旁脑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0,在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和80%,高表达率分别为10.0%和66.7%;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高于瘤旁脑组织和低级别组(P〈0.05);RhoA表达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2)RhoA蛋白表达在〉40岁组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40岁组,两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hoA在右大脑半球组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左大脑半球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Rho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与性别及肿瘤长径无关(P〉0.05);(5)RhoB、ROCK-1及ROCK-2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结论Rho/ROCK信号通路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可能与RhoA/ROCK1,2及RhoB/ROCK1,2通路关系不大;RhoA在了解星形细胞瘤的发生、进展和寻找治疗新靶点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RHO/ROCK信号通路 星形细胞瘤
  • 简介:目的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环巴明对胰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方法应用0.5、1、2、5、10μmol/L环巴明处理胰腺癌PANC1干细胞、PANC1贴壁细胞和永生化胰腺导管上皮H6C7细胞24、48、72h.采用实时RT-PCR法检测细胞Smo及Gli1mRNA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后,PANC1干细胞、PANC1细胞和H6C7细胞的SmomRNA表达量分别为1、0.83、2.61;GlilmRNA为57.27、26.35、1;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85±13.69)%、(8.53±4.43)%、(43.55±28.98)%.与PANC1细胞比较,PANC1干细胞的Smo、Gli1mRNA表达显著增加,生长抑制率亦显著增强(P值<0.05或<0.01).经10μmol/L环巴明处理72h,PANC1干细胞G1期比例从(67.41±6.35)%显著降至(36.53±6.03)%(P<0.05),细胞凋亡率从(10.95±5.68)%降至(5.73±1.42)%(P>0.05);PANC1细胞G1期比例从(67.64±6.88)%显著降至(53.13±1.10)%(P<0.05),细胞凋亡率从(12.08±4.12)%降至(5.66±1.33)%(P>0.05);而H6C7细胞的G1期比例及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环巴明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抑制PANC1干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无关.

  • 标签: 胰腺肿瘤 干细胞 HEDGEHOG信号通路 自我更新
  • 简介:摘要炎症在众多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NLRP3可通过自组装后形成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进而激活IL-1β和IL-18前体引发炎症;而马来酸胺乙基青蒿素、骨化三醇、非诺贝特、MCC950、白藜芦醇等药物则可通过抑制NLRP3信号通路的不同位点(如促进核转录因子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NLRP3等)的表达以降低IL-18和IL-1β的表达,进而实现控制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进展,最终实现治疗干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AMD等眼病的目的。目前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眼病的相关研究尚停留在较为早期的动物模型及体外实验,其于眼科疾病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72-277)

  • 标签: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 眼科疾病 药物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对此分析了脑胶质瘤中Hippo/YAP、PI3K/AKT/mTOR、miRNA、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及TGF-β等信号通路及关键酶的作用机制,得出YAP1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的靶点,抑制PI3K/AKT/mTOR、Shh、WNT/β-catenin及HIF-1α可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及耐药性,进而改善脑胶质瘤的预后。分析得出Notch1与Sox2呈正反馈调控机制,Notch4预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这样不仅在临床上可针对脑胶质瘤干细胞进行治疗,也能将Notch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方向提供探索性的尝试。miRNA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治疗脑胶质瘤中可借助纳米颗粒的运载协同替莫唑胺发挥进一步的作用。相信这些研究会让大家对脑胶质瘤有更深入的认识,以期更好的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来逐步攻克脑胶质瘤这道难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预后 基因表达调控,肿瘤 信号通路 标志物
  • 作者: 魏昂 王天有(审校者) 张蕊(审校者) 李志刚(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血液疾病研究室 100045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NKG2D)是由NK细胞表达的一种免疫受体,可识别靶细胞表面上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多肽相关序列(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polypetide-related chain,MIC)A/B。NKG2D与MICA/B的相互作用,在病毒感染和癌症的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膜结合型MICB下调、分泌型MICB增多及MICB基因多态性三部分对MICB/NKG2D信号通路在免疫逃逸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多肽相关序列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免疫逃逸 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矾冰纳米乳对增生性瘢痕模型大鼠VEGF、TGF-β1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曲安奈德组及矾冰纳米乳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4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增生性瘢痕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外涂,矾冰纳米乳组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外涂矾冰纳米乳8.15、6.30、32.60 mg/ml,曲安奈德组外涂曲安奈德,2次/d,每次0.2 ml,连续给药35 d。分别在第14、21、28、35天,采用VG染色计算胶原纤维面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Notch1、Jagged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曲安奈德组与矾冰纳米乳各剂量组胶原纤维面密度降低(P<0.05),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及Notch1、Jagged1 mRNA水平降低(P<0.05)。与曲安奈德组比较,中剂量组胶原纤维面密度、VEGF、TGF-β1、Notch1、Jagged1蛋白及Notch1、Jagged1 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抑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Jagged1蛋白及mRNA水平,进而下调VEGF、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瘢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Notch信号通路 矾冰纳米乳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阐明机械应力介导骨组织再生的信号通路机制,对于改善骨再生、临床治疗如骨缺损及骨延长等骨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应力通过piezo通道、整合素等将机械刺激向细胞内传导,引起多种信号通路途径反应,进而改变转录因子转位、基因表达和成骨细胞分化,最终实现促进骨再生的结果。本文就机械应力介导骨组织再生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应力,物理 骨再生 信号传导 伊利扎罗夫技术
  • 简介:摘要经典的Hippo通路通过激酶反应导致下游效应分子Hippo-Yes相关蛋白(Yap)和转录共激活因子(Taz)丝氨酸位点的磷酸化,从而在促进细胞增生、控制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骨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接触抑制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Yap/Taz会影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进展过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探索Yap/Taz的分子机制为未来研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纤维化疾病提供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同时,调控视网膜局部Yap/Taz的活性也将成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损伤-修复的有效治疗靶点。但Yap抑制剂有潜在的视网膜毒性,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进一步研究Ya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安全性将为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再灌注损伤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Yap信号通路 Hippo信号通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力对增生性瘢痕(HTS)形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和Mad同源物蛋白(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空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用直径为1 cm的圆形打孔器在每侧兔耳腹侧标记出4个圆形创面,用手术小圆刀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全层至兔耳软骨膜,分离软骨膜及全层皮肤,刮除创面残留组织,暴露创面,术后第28天观察瘢痕形成情况。兔耳HTS模型构建成功后进行分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兔左耳设为实验组,右耳为对照组,用抽签法于每侧兔耳选取2个HTS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4个。实验组:使用4-0尼龙丝线将直径为1.5 cm的圆形钕铁硼磁铁垫上压力垫片缝合至兔耳软骨上,使用Flexiforce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大小并每周进行调整,将压力控制在20~25 mmHg(1 mmHg=0.133 kPa),每天持续时间≥23 h;对照组:不做处理。在施加压力后第40天观察兔耳瘢痕大体形态,并切取组织行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研究,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EI)、成纤维细胞数、角质层厚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Smad3、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1、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Smad3磷酸化蛋白(p-Smad3)相对表达量(p-Smad3与Smad3蛋白表达量的比值)。使用Excel 2019、GraphPad Prim 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只兔共形成96个创面,有27个创面无明显增生,其余69个创面形成突出皮肤表面、质地坚硬、暗红色的瘢痕增生样组织块,瘢痕形成率为71.9%(69/96)。施加压力后第40天,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瘢痕外观凸起明显降低,硬度变软,颜色稍浅;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中角质层厚度、SEI和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69.33±6.03) μm、1.30±0.08、(236.30±14.64)个/视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00±10.15) μm、1.72±0.05、(320.30±14.57)个/视野(均P<0.01),真皮层未见丰富的毛细血管、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排列有序,且较稀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TGF-β1、Smad3、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8±0.08、0.58±0.05、0.04±0.01、0.15±0.02、0.31±0.03,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07、1.00±0.05、1.00±0.08、1.00±0.10、1.00±0.06(均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TGF-β1、Collagen Ⅰ、Collagen Ⅲ、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及Smad3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03、0.07±0.01、0.43±0.03、0.53±0.03、0.54±0.03,均低于对照组的1.02±0.06、0.93±0.05、0.92±0.03、0.82±0.03、0.92±0.03(均P<0.01)。结论压力疗法可明显抑制瘢痕的增生,改善HTS组织结构,有利于胶原纤维蛋白的正常排列,减少胶原蛋白的过度沉积;压力疗法可能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瘢痕的增生。

  • 标签: 瘢痕 压力治疗 增生性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3蛋白质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