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将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淋巴结切除数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微创的优点,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总结文献,探讨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患者因阴道脓性分泌物就诊,影像学提示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刮宫标本示破碎组织内见大片泡沫样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子宫全切除标本示右侧壁灰褐色肿物,深达子宫肌层,镜检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至子宫壁深肌层,周边可见少量残存的子宫内膜,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波及子宫浆膜面、卵巢及宫旁组织。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为女性生殖系统极其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多种炎细胞浸润,但在影像学和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处理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与卵巢原发性双癌(SEOC)是同期原发于子宫内膜与卵巢的两个独立性肿瘤,临床上虽不多见,但由于现有病理诊断标准的局限性,易误诊为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或转移性卵巢上皮性癌;然而SEOC与转移性癌的治疗及预后不尽相同,可能导致过度诊断与治疗。虽然近年来的分子研究提示,SEOC可能为转移性肿瘤,但对于此类肿瘤“限制性转移”的机制尚无法阐明,也无法解释其较转移性肿瘤预后好的原因,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从近年来SEOC的诊断、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SEOC与Lynch综合征的关系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2018年8月到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方法:选择从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90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 n=45)和对照组( n=45)。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刮宫术,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雌激素与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确诊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共99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8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对照组(n=45)行甲硝唑治疗,观察组(n=44)行甲硝唑+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差异。结果:就诊当日,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表层细胞水平、阴道pH值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为(2.16±0.09)mm、阴道pH值为(3.62±0.21),均显著下降,表层细胞水平为(22.08±4.08)%,提升显著,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及对血清激素、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76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对照组,另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各38例;两组均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妈富隆治疗,研究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变化与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及雌二醇水平更低,子宫内膜厚度更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优于联用妈富隆,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激素,减少子宫内膜厚度,促使其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激素替代冻融囊胚移植周期(HRT-FET)临床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子宫内膜厚度的阈值及最佳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激素替代冻融准备子宫内膜的2 825囊胚移植周期,以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连续变量五等分组法将患者分为Q1组(3.5~7.9 mm)、Q2组(8.0~8.9 mm)、Q3组(9.0~9.5 mm)、Q4组(9.6~10.7 mm)、Q5组(10.8~21.0 mm)5个亚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探讨转化内膜日子宫内膜厚度对囊胚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以Q1组为对照组,调整混杂因素后,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他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Q1组,Q3和Q4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囊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厚度阈值为9.6 mm,子宫内膜厚度<9.6 mm时,子宫内膜厚度每增加1 mm临床妊娠率提高23%(OR=1.23,95%CI=1.11~1.36),活产率提高21%(OR=1.21,95%CI=1.10~1.33),子宫内膜厚度超过阈值时,临床妊娠率增加不明显(OR=0.92,95%CI=0.84~1.02),而活产率呈下降趋势(OR=0.88,95%CI=0.81~0.96)。结论在囊胚HRT-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曲线关系,最佳子宫内膜厚度区间为9.0~11.0 mm。
简介:摘要本文讨论1例Turner综合征合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其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因阴道流血量多入院,月经不规律,间断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诊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予口服高效孕激素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5,X,诊断为Turner综合征。复查2次子宫内膜活检结果均为阴性,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未复发。建议应长期随访,以避免子宫内膜癌变,争取达到生育的目的。
简介:摘 要 目的:通过本病例的治疗经过,分享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处理,切实为妇女生命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保驾护航。该患者 一经确诊立即使用甲地孕酮连续服用近 3 个月和放置曼月乐来转换子宫内膜。放置曼月乐后半年内有极少量点滴出血,在后期 MHT 使用补佳乐周期给药,也一直未出现月经样出血,通过以上处理,定期复查阴超内膜厚度 2-4mm, 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根据现有监测检查情况病人一切均好。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92 例 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对照组和治疗 组,每组各有患者 46 例。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治疗,治疗 组患者应用 妇科千金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 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患者取得 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 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全面覆盖护理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 50 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 随机 分为观察组( n =25 )与对照组( n =2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覆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SDS 、 SAS 、相关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 SDS 、 SAS 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 SDS 、 SAS 评分均比护理前要低,且观察组 SDS 、 SA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低, 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12.0% )明显比对照组( 32.0% )要低, 组间 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 P < 0.05 )。 结论: 全面覆盖护理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宫腔镜联合 B 超的诊断价值。 方法:以我院 80 例 疑似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 为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 B 超诊断 。 结果: B 超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61.5 %、 82.1 %、 78.8 %; 宫腔镜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85.7 %、 96.6 %、 93.8 %; 宫腔镜联合 B 超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0.5 %、 98.3 %、 96.3 %( P< 0.05)。结论 :宫腔镜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于 B 超,宫腔镜联合 B 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女性年龄是决定生育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生殖能力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是女性年龄相关性生殖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机体在衰老过程中,由衰老细胞分泌的一系列促炎因子介导一种慢性、低度、系统性、非可控性的炎症状态,称为炎性衰老。外周循环以及子宫局部的促炎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积累,与雌孕激素协同作用,通过调控同源框A10 (HOXA10)、整合素αvβ3、黏蛋白1(MU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性分子的表达和功能,损伤子宫内膜稳态,导致女性年龄相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本文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形态学标志胞饮突的生长发育,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MMPs、LIF、MUC1、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整合素αvβ3、HOXA10等多个方面对炎性衰老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