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康复训练,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手运动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相差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STEF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红外热成像的指导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只进行针刺治疗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的临床疗效差别,为儿童BP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B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结合针刺组(37例)和针刺组(35例)。针刺组患儿行针刺治疗;推拿结合针刺组患儿在每个疗程首日接受红外热成像检查面部温度,将每个患儿面部进一步细分为额、面颊和下颌部3个区域,分别检测这个3个区域的温度,对患侧比健侧温度低、温度高和温差接近的区域分别应用擦法、轻叩法和一指禅推法,推拿后进行与针刺组相同的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和每一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对每个患儿在额、面颊和下颌部应用的推拿手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第3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χ2=31.01、56.41,P<0.01)。治疗前、第1疗程和第2疗程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8.49、6.79,P>0.05),而第3疗程结束后推拿结合针刺组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较针刺组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两组患儿Portmann评分在每个疗程结束后均较治疗前好转(F=9.68、22.54;P<0.01)且推拿结合针刺组[(13.97±4.58)分]比针刺组[(10.97±5.40)分]面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t=2.55,P=0.01),推拿结合针刺组总显效率为51.35%(19/37)明显高于针刺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9,P<0.05)。在第1疗程和第3疗程中额、面颊、下颌3种手法应用频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1.23、13.33,P<0.05),在同一区域的对比中,面颊和下颌部在3个疗程中应用的推拿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26、21.35,P<0.01)。结论在BP疾病进程中,根据红外线热成像指导麻痹不同区域采取个体化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更有利于病情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红外热成像的指导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只进行针刺治疗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P)的临床疗效差别,为儿童BP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的B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推拿结合针刺组(37例)和针刺组(35例)。针刺组患儿行针刺治疗;推拿结合针刺组患儿在每个疗程首日接受红外热成像检查面部温度,将每个患儿面部进一步细分为额、面颊和下颌部3个区域,分别检测这个3个区域的温度,对患侧比健侧温度低、温度高和温差接近的区域分别应用擦法、轻叩法和一指禅推法,推拿后进行与针刺组相同的针刺治疗。两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和每一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分析,对每个患儿在额、面颊和下颌部应用的推拿手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第3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χ2=31.01、56.41,P<0.01)。治疗前、第1疗程和第2疗程两组患儿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8.49、6.79,P>0.05),而第3疗程结束后推拿结合针刺组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较针刺组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两组患儿Portmann评分在每个疗程结束后均较治疗前好转(F=9.68、22.54;P<0.01)且推拿结合针刺组[(13.97±4.58)分]比针刺组[(10.97±5.40)分]面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t=2.55,P=0.01),推拿结合针刺组总显效率为51.35%(19/37)明显高于针刺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79,P<0.05)。在第1疗程和第3疗程中额、面颊、下颌3种手法应用频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1.23、13.33,P<0.05),在同一区域的对比中,面颊和下颌部在3个疗程中应用的推拿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1.26、21.35,P<0.01)。结论在BP疾病进程中,根据红外线热成像指导麻痹不同区域采取个体化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更有利于病情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五神针针刺结合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五神针针刺和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效果,观察42例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5.2%),PSQI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结论 五神针针刺联合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加快症状缓解,改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予以卒中后遗症相关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aily living ability,ADL)评测干预前后两组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MoC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CA评分、ADL评分均有提高,且研究组MoC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刺结合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期2017年3月到2020年3月,共60名观察对象参与,均为我院接收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借助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名患者,其中一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西药基础上加针刺和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X2=4.0431,p=0.0443)。结论:针刺结合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优势明显,方案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通络开窍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气虚血瘀型痴呆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安慰组的患者给予安慰针刺联合通络开窍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通络开窍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学指标、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活质量、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液学指标低于安慰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活质量高于安慰组,总有效率高于安慰组,P<0.05。结论:针刺回阳九针穴联合通络开窍丸治疗气虚血瘀型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认知功能,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2018年01月~2021年1月期间,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实施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探究两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复发率以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后,有效改善了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嗜睡、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后,抑制了患者的疼痛感,并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排卵及不良情绪的影响,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断为肾虚肝郁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32.13±4.46)岁;对照组年龄(29.97±5.10)岁。治疗组采用补肾调肝合剂联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并指导同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排卵周期率、妊娠率、中医证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治疗周期156个,排卵周期113个,排卵率为72.44%(113/156),平均排卵周期3.77个,妊娠率为46.67%(14/30)。对照组总治疗周期155个,排卵周期135个,排卵率为87.10%(135/155),平均排卵周期4.50个,妊娠率为33.33%(10/30)。治疗组1—3月、4—6月排卵率、妊娠率及总妊娠率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排卵率较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及SAS、SDS评分分别为(18.40±8.80)分、(36.86±5.53)分、(35.80±6.82)分,均低于对照组(38.30±8.83)分、(39.43±7.75)分、(38.86±7.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肾调肝合剂结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且本法从整体出发,多方法、多靶点进行整体调理,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控尿能力及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阴道内置入未注水球囊尿管,模型组大鼠行阴道内球囊扩张制作SUI模型,电针组大鼠待阴道内球囊扩张建模成功后,对其三阴交穴给予电针刺激。经1周干预后,3组大鼠均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腹压漏尿点压(LPP)测定,并同步进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描记。另外本研究还分别采用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脊髓L6-S1节段NMDA受体及α2受体表达变化。结果3组大鼠各项尿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压LPP、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腹压LPP显著提高(P<0.05),尿道外括约肌肌电频率及振幅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6-S1脊髓节段NMDA、α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阴道球囊扩张是制作SUI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电针刺激三阴交穴在改善SUI模型大鼠控尿能力同时,还不会影响大鼠正常排尿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脊髓中NMDA及α2受体水平、增强尿道外括约肌活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126例sTBI合并AGI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疾病,留置鼻胃管每6 h回抽胃内容物判断胃残留量(GRV),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实施肠内营养(EN)并根据GRV调整EN饲入量及速度等,连续治疗7 d;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中脘五穴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d、7 d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IAP)、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胃肠功能衰竭评分(GIF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ICU院内获得性肺炎(HAP-ICU)发生率、机械通气(M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电针刺激的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28 d生存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在7 d治疗观察过程中有26例退出研究,最终入组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3 d时两组患者IAP和DAO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IAP(cmH2O,1 cmH2O=0.098 kPa)为13.75±2.76比18.11±3.97,DAO(U/L)为129.88±24.81比158.01±22.64;观察组:IAP(cmH2O)为13.56±2.19比18.50±3.54,DAO(U/L)为129.11±29.32比159.36±28.65;均P<0.01〕;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均逐渐改善,且观察组治疗7 d时IAP、DAO和GIF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AP(cmH2O):11.28±3.61比12.68±3.23,DAO(U/L):49.69±17.56比57.27±20.15,GIF评分(分):2.02±0.74比2.40±0.70,均P<0.05〕。观察组患者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MV时间(d):15.72±4.60比18.08±4.54,ICU住院时间(d):16.76±4.68比19.26±5.42,均P<0.05〕,且HAP-ICU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2.0%比30.0%,22.0%比32.0%,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4%比76.1%;Log-Rank检验:χ2=37.954,P<0.001)。观察组患者无明显电针刺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治疗能有效改善sTBI合并AGI患者的胃肠功能,有利于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28 d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治疗中应用针刺激痛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50例缺血性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针刺及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