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探讨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在白光内镜及NBI内镜下分别对2016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的35例患儿的食管息肉进行微细形态的观察,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白光内镜与NBI内镜诊断息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5例患儿共发现食管息肉70枚,其中27例患儿为单发息肉。病理结果提示息肉以非肿瘤性息肉为多(52.9%,37/70)。NBI内镜诊断肿瘤性息肉的灵敏度[93.9%(31/33)比90.9%(30/33)]和特异度[89.2%(33/37)比78.4%(29/37)]优于传统白光内镜,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NBI内镜通过观察食管息肉的微细结构,有助于临床预判息肉的病理性质,其灵敏度优于白光内镜。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纳入研究时段为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在确诊前开展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以上两种检查诊断方式在乳腺肿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乳腺肿块恶性
简介:摘要:空腔积水是空心板梁结构的一种常见病害,本项目尝试应用无损探测新技术,根据红外热辐射原理,对混凝土进行主动激励,抵消周围介质产生的影响,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采集、识别桥梁结构底部表面观察温度场图谱,实现了对桥梁结构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积水的有效检测,通过对模型试块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并为桥梁养护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采用CT成像技术,做好应用价值的判定。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被鉴定人共计40例,被鉴定人年龄均处于23-68岁,均值处于24.90±2.35岁。患者分别采用x线、CT进行检查。通过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应用。结果:通过对被鉴定人进行确诊情况比较,采用CT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79.9%、81.3%、78.1%,CT整体确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在88.9%、88.9%、89.4%。通过对被鉴定人进行骨折情况的比较,经CT检查患者肋骨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骨折人数分别为13例、20例、7例。结论: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中采用CT成像技术,整体应用价值相对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P)采取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及院外医联体收治的20例疑似PPP产妇展开分析,其入院时间在2020年4月到2021年12月,所有产妇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效果。结果:20例疑似PPP患者确诊13例,磁共振成像的共诊断出11例,准确性为84.62%,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66.67%,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成像检验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利于临床治疗该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护理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间接诊的需要进行磁共振磁共振检查的156例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7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化护理,就两种护理方式对检查结果、患者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与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15%与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与74.36%,有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优良率为93.5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64%,有P<0.05。结论:优化护理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依从度及护理满意度,也可使检查结果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析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院在2021年4月-2021年11月时间段内收治的6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将分别接受普通超声成像以及超声弹性成像两种成像检查方式,依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将各自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分别归纳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指标包括肿瘤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60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发现病灶63个,其中包括良性病灶50个,恶性病灶13个,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针对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权磁共振弥散图像对脑梗死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7名疑似患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本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和磁共振弥散检查,比较不同结果。结果:所有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均采用加权磁共振弥散图像,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在两例FSET2WI上未发现异常高信号、异常高信号时进行加权磁共振分布分析,两例为发病后6小时,两例为发病后11小时,两例为T2WI中的高信号,通过加权分析磁共振弥散-以异常信号的形式;8例患者在发病后12至24小时内接受检查,通过FSET2WI和磁共振弥散分析观察到异常高信号;在24-48小时的检查中,两名患者在FSET2WI中显示了多个病灶,什么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异常信号,通过加权成像对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100%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图像。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灵敏度和特异性诊断脑梗死的价值较高,具体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在近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流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常识,而根据中国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压管路外墙温度控制也会受较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加压管路壁厚等。当然不同的流体气温及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加压管路内外的热系数。根据以上这些原因,对被测试压力管道来说,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流体特性、流体温度、管子材质等都处于一定值。而此时,当压力管道壁厚产生反常甚至是材质导热性能也产生反常的情形下,管子外表层的工作温度就会产生变化,而通过外部温度变化情况就可以表现出受压管线的缺陷。因此期待以本文的研究成果,给有关人员指明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前紫外成像仪检测结果输出的直观数据是电晕放电位置的光子数,根据紫外光子数多少可判断故障位置的电晕放电强度。我们建立了紫外辐射检测平台,评估了视角和测量距离对紫外辐射检测技术的影响,并提出了检测光子数的坐标转换方程以补偿影响引起的误差。然而,我们认为利用紫外图像中的光斑面积进行紫外成像检测比利用光子数更高效,光斑面积随检测距离、仪器增益的变化规律较好,可从成像和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明确地解释。我们进行了绝缘子电晕放电紫外检测实验,比较分析了光子数和光斑面积在量化电晕放电强度时的差异,发现使用光斑面积量化放电不存在多值问题,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由此可知,在紫外放电检测中,光斑面积更适合作为紫外成像仪的输出量。
简介:摘要:钢铁企业预防煤炭自燃和煤输送系统皮带火灾事故对煤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但现在大多数煤场目前采用人工测温及感温电缆技术对煤堆进行温度探测,但此技术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不能很好的预防事故发生,热面成像感温监测报警系统(防爆型),利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能够满足现场实时监测煤堆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