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开颅术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例开颅术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增加营养、完善各项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后监护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头痛、恶心、呕吐变化,预防感染,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结果本组病例4例发生分流管阻塞、癫痫1例、消化道症状症状1例,未发生感染和分流过度或不足。结论术前充足的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重视,及早发现征兆,积极进行干预,是手术成功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开颅术后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 标签: PICC 股静脉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外周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法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股静脉这一外周静脉途径,将导管尖端定位至中心静脉系统。这种方法在重症监护、长期静脉治疗、血液透析以及肿瘤化疗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CVC导管的置入不仅提供了稳定的静脉通路,减少了频繁穿刺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外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穿刺置入CVC导管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治疗支持。

  • 标签: 经股静脉穿刺 静脉导管置入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颈静脉内门-分流术(TIPS)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以及缓解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临床并发症。但是性脑病(HE)仍是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年龄> 65岁、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是发生TIPS术后HE的高危人群,且早期TIPS治疗能使这部分高危患者生存获益。对60例年龄>65岁和肝功能Child-Pugh C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TIPS治疗,观察1年的临床结果,评价门静脉压力梯度(PSG)与HE发生率的关系,再将无HE患者的PSG与有HE患者的PSG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SG对HE发生率的影响。

  • 标签: 肝性脑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压力梯度
  • 简介:目的探讨行单节段皮椎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再骨折 骨水泥 水泥分布
  • 简介:目的探讨皮椎成形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因单节段OVCF行PVP治疗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是否继发相邻椎骨折将患者分为继发骨折组(A组,38例)和无继发骨折组(B组,102例)。记录所有患者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非手术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椎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外力参与、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和手术因素(骨水泥填充材料、注入量、注入方式、渗漏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以上因素组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与术后相邻椎骨折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椎骨密度、楔形角范围、骨折位置、有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有无外力参与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相关分析;其余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5个指标进入方程,与术后相邻椎骨折具有相关性。结论椎骨密度低、楔形角≥15°、骨折位于胸腰交界处、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及外力作用5个指标是术后继发相邻椎骨折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不会增加继发相邻椎骨折风险。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共模式下社区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医共社区内各站点PICC维护门诊的全覆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选取杭州市参与医共模式的10家社区中置入PICC的79例患者和参与PICC维护的67名社区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调查问卷和护士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医共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并对社区护士行PICC维护理论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根据社区8个月内PICC推广情况,将PICC维护患者≥40例的3家社区设为推广优势社区,其余7家社区设为推广劣势社区,对比分析优劣势社区间推广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付费方式、行动能力、交通方式、交通费用、接受随访、对社区就诊流程和维护技术满意度是医共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护士调查的单因素分析中,宣传途径、绩效分配、排班方式、家庭医生团队和上门维护是医共模式下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5)。优劣势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行为能力、有无接受随访是社区PICC维护推广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基于医共模式在社区开展PICC维护同质化培训与管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对置管患者落实常态化随访,简化社区PICC维护流程,加强多种途径宣传,持续提升社区护士PICC并发症处理能力,调整绩效分配方案等举措提升护士能动性,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联动机制,对社区提供会诊支持,同时解决社区PICC维护规定病种报销途径等,可促进社区PICC推广维护。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维护 医共体模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为尾状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尾状叶的中、左、静脉段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尾状叶的中、左、静脉从下至上距尾状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尾状叶切除术中,先找到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1h,于2002年5月6日急诊入院。自述腹痛、头昏。查体:脉搏120次/min,血压86/5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贫血外貌,心肺无异常,腹部轻度膨隆,有轻度压痛,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B超提示:左破裂。立即给予快速补液,输全血600ml,而脉搏增快,血压有下降趋势,血压76/45mmHg,入院3h后,紧急剖腹探查手术,取右上腹直肌切口入腹腔发现,腹腔、盆腔大量积血,前间隙大量凝血块,

  • 标签: 下腔静脉破裂 肝破裂 抢救成功 腹部闭合性损伤 肝后 剖腹探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接受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28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植入临时起搏器的2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心跳骤停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在安装起搏器后不到24小时抢救无效死亡,有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26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于4周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做好静脉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的术前准备和全方位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经静脉 术后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股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 30例患者。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股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强化观察和护理,能够让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脑出血 ;股动脉造影 ;栓塞术 ;护理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是因为血管混乱盘结引起的先天病变,患者会出现脑出血,癫痫,头痛等等并发症,主要的发病群体是 40岁以下的群体 [1]。临床中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股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对该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好,是评价脑血管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是仍然会有并发症出现 [2]。此次研究中,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我们分成了两组进行对比,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探讨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为护理提供依据,有以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我院对 60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常规组和研究组,均有 30例。患者接受了 CT和 MRI检查,满足动静脉畸形脑出血的诊断依据。共有 11例女性, 19例男性,最小 14岁,最大 48岁,平均( 37.55±3.26)岁。研究组有 10例女性和 20例男性,最小 15岁,最大 50岁,平均( 37.84±3.50)岁。两组的普通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没有影响。    1.2 方法    两组动静脉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了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常规组使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是吸氧,血压和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体征观察,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除了对照组的护理内容还增加了综合性护理,有以下护理内容。    1.2.1 一般护理    术后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将床头抬高,调整左右侧卧,两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穿刺点视情况进行止血,术后制动术侧肢体,伸直 6至 12小时,使用沙袋压迫止血。    1.2.2 临床观察    术后对患者的心电进行监护,提供吸氧治疗,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术后如果患者有颅内再出血,最先出现的就是意识变化,为患者进行格拉斯评分,观察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观察血压,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了解,确定患者的颅内再出血情况,术后 24小时对患者的体温、肢体感觉进行观测,如果脉搏减慢,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下降,可能是包扎过紧导致了栓塞,需要进行应急处理。    1.2.3 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成功与否比较担忧,容易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患者术后卧床休养,术侧肢体制动,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解释,为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加强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更多的了解,增强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拟定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护理满意率 =满意率 +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X2检验, 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3 讨论    动静脉畸形脑出血使用股动脉造影和栓塞手术非常有效,术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非常重要,要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进行了解,避免患者出现水肿症状 [3],观察患者是否有颅内出血症状,股动脉造影会导致高压,因此会出现血管破裂和加重出血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熟练的掌握基础的护理操作,对动脉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机制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评价更加准确,提升护理质量 [4]。    此次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将患者分成两组,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有 9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常规组有 73.33%的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说明综合护理能够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接受股动脉造影,栓塞手术治疗,加强观察和护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避免并发症出血,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我院开展超声下PICC置管两年余,共置入245例,异位率极少,现将一例异位于对侧颈静脉,成功调整复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关键词PICC异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5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是最复杂的颅底肿瘤之一,发病率低,肿瘤组织常与神经、血管广泛紧密粘连。此类肿瘤患者术前常合并后组脑神经损伤,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需全面的神经功能电生理监测,围手术期管理复杂。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近日完成了1例在全麻下行右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切除+颅骨修补术。现整理此病例围手术期管理体会,以期为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颈静脉孔 神经鞘瘤 声带麻痹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包虫是牧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和西南牧区。囊型包虫病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为包虫内囊摘除术,这种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但术后存在复发播散种植,胆瘘等顽固性并发症,部分病人术后甚至还需带管数年。还因播散种植后成为腹腔包虫,盆腔包虫,再次行包虫内囊摘除,甚至有多次做包虫内囊摘除手术,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这也给包虫病人术后护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我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余年,本文着重讲解包虫术中术后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造成外伤性破裂肠破裂病人逐年增加,若治疗不及时以及护理不当,易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外伤性破裂肠破裂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肠破裂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穿刺锥体形成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OVCF)后再发锥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OVCF患者252例(376个椎),对患者进行PVP治疗,术后建立病友微信群聊,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对在此期间再发OVCF案例做记录,将患者分为骨折组(25例)与健康组(227例),运用该院自拟调查表对患者骨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并分析,自拟调查表包括两个版块,分别为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与医疗因素〔包括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穿刺方法、骨密度(QCT值)、椎体高度回复率、原发椎平均数目、椎后凸角(Cobb)、手术前后疼痛感受评价等〕,对调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法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关于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等因素的分类下,两组患者骨折再发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骨密度、年龄与患者术后骨折再发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PVP术为其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与高龄、骨密度、骨水泥渗漏有较为显著关联,需要对此类患者密切观察。

  • 标签: 骨质疏松 锥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锥体成形术 骨折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接受皮椎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5年10月的47例接受皮椎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5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邻近椎再次骨折作为观察组,在42例没有再次骨折患者中随意抽取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年龄、性别以及骨水泥注入量等相关因素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P<0.05)。结论接受皮椎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邻近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注入量、腰椎骨密度以及抗骨质疏松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原发性肝癌, TACE (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后,以 CT 、 MRI 评价疗效 。方法 46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均行 TACE 治疗,后以 CT 、 MRI 判断疗效,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评估 。结果 MRI 扫描准确率(残余病灶、病灶复发)为 95.25% ,与 CT 扫描 76.19% 相比,具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予原发性肝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共26例,所有患者都进行经皮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观察,统计引流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管周大量渗液,重新置管并护理后,患者并未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在手术后胆道出血,术后2周因经济负担而自行出院,出院2周后死亡。其余患者术后10~14d之后顺利拔出引流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为(12.1±1.3)d,住院时间相比其他报道有所缩短。结论在进行经皮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对患者的引流管护理极为重要,这也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必要手段。

  • 标签: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胆道支架植入术 引流管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