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绿色配网10kV复合材料预制电缆沟其精髓在于实现绿色化设计的目标,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新材料、新工艺电缆沟结构,以此来满足绿色配网10kV电缆线路设计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复合材料预制电缆沟的特点以及与现状砖砌电缆沟经济分析对比。
简介:摘要:研究区油页岩矿赋存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第二(P3l2)、第三岩性段(P3l3)内,为本次研究的重要目标。矿石呈粉砂结构、泥质粉砂结构,纹层状构造(纸片状)、薄层状构造,属于高灰分、中含油率、低硫油页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淡水-半咸水湖泊沉积型,沉积作用和构造活动是油页岩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介:摘 要:(摘要内容:本文研究了新型抽屉式防火槽盒替代传统防火分隔材料在电缆沟内的应用,设计出采用辅助沟的动控电缆分沟新沟型,并以高官寨220kV变电站的实例,提出了实现动缆、控缆彻底隔离的电缆分沟敷设优化设计方案,讨论了该设计方案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简介:【摘要】引水隧洞是水利工程中较为常见的水工建筑物,是引、调水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整个项目工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水利工程大部分引水隧洞是小断面隧洞,施工工作面狭窄,施工受限制,影响施工的因素也多,开挖、出碴困难,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只能采取人工为主,小型机械为辅的半人工半机械的施工方式,加之受通风、通电、排水的影响,因而造成施工效率低、工期长,工程投资难以控制。如遇上地质条件差,岩体风化、破碎、断裂严重,更容易出现塌方、流沙等情况,更是棘手。目前常用的小断面输水隧洞开挖多采取管棚法超前支护后进行施工,但在实际中,往往很多洞段地质破碎、断裂,单靠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时采用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施工比单纯的管棚施工有效得多,不但可达到预期效果,还能提高施工范围的围岩稳定性,提高了不良地质段施工的安全保障,有效的降低后期的围岩处理,为工程的快速推进、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还降低了工程投资成本,值得推广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程序化管理流程在产前诊断为梨状窝瘘(pyriform sinus fistula,PSF)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16年1月制定了产前诊断PSF的程序化管理流程,即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颈部囊肿后进一步完善MRI检查确诊为PSF,并对气道受压程度进行评估,生后即留置胃管,禁止经口进食,完善CT/MRI及相关术前检查后限期行手术治疗。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按该流程进行管理的8例PSF患儿。总结产前诊断、生后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产前:8例患儿首次产前超声检出颈部囊肿的孕周为(27.1±4.1)周,所有囊肿均位于左侧,产前MRI提示囊肿最大径为(32.0±12.2)mm,气管推移指数为(10.9±2.8)mm。(2)生后:8例患儿中男5例,女3例;出生胎龄为(38.0±0.9)周,出生体重为(3 020±459)g。1例因宫内气管推移指数为17.4 mm,行产时气管插管。患儿生后均禁止经口进食。生后行CT/MRI检查中位日龄为2.5 d(1~8 d),囊肿最大径为(40.6±6.9)mm,囊内均可见气泡影。术前感染指标不高,手术日龄为(8.6±2.3)d,术中均未见囊肿感染,均完整摘除囊肿及高位结扎瘘管,手术用时为(95.0±19.6)min,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为5 h(3~71 h),术后住院时间(8.8±1.0)d,无一例出现声嘶等并发症。门诊结合电话随访4~58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程序化管理流程能够为产前诊断PSF病例的生后诊治提供正确的指导,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用于侵犯岩骨段颈内动脉的颅底巨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联合颞下窝进路并重建高位颈内动脉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7~55岁。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头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为颈动脉瘤,1例为腺样囊性癌复发;肿物中位横截面积为60 mm×51 mm(范围:28 mm×22 mm~72 mm×58 mm)。所有病例均使用联合颞下窝进路和颈内动脉重建的术式完整切除肿物。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 000 ml(范围:600~2 500 ml)。3例患者术后无暂时或长期脑血管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由于脑血管栓塞出现偏瘫。除了复发性腺样囊性癌患者术中切除面神经,其余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在术后3~12个月内恢复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术后5例患者均规律随访36个月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侵犯高位颈内动脉且无法与动脉分离的侧颅底肿瘤,颞下窝进路联合颈内动脉重建可实现肿瘤的完整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骨外科创伤治疗过程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观察其使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的骨外科创伤12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用负压引流和常规换药治疗。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率中,一组为96.87%,二组为79.68%,(x2=25.882,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伤口愈合时间对照中,一组为7.41±1.93(d),二组为11.49±2.51(d),(t=8.719,p=0.000),结果有差异。(3)一组和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组为4.68%,二组为15.62%,(x2=13.109,p=0.000),结果有差异。结果:骨外科创伤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