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疑似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征象与临床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0日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就诊的确诊COVID-19与疑似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确诊COVID-19患者105例,疑似COVID-19患者97例。采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二者临床资料和CT征象的差异。结果与疑似COVID-19患者相比,确诊COVID-19平均发病年龄偏高(t=2.460 ,P=0.01),病变以纯磨玻璃(68例)和混杂磨玻璃密度(53例)为主(χ2=50.016,P<0.01),病灶内易出现间质增厚(83例)(χ2=55.395,P<0.01)、血管增粗(73例)(χ2=57.527 ,P<0.01),含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67例)(χ2=17.899,P<0.01)、条索灶(54例)(χ2=5.500 ,P=0.02),易分布在胸膜下且病变长轴与胸膜平行(89例)(χ2=23.597 ,P<0.01),多无胸腔积液(χ2=7.017,P<0.01);二者病灶形态均以斑片状分布为主(确诊89例,疑似87例)(χ2=19.573,P<0.01)。另外,确诊COVID-19患者短期内病灶多表现为进展(72/87,82.76%),疑似COVID-19患者短期内多表现为缓解(63/89,7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1.114,P<0.01 )。性别、病灶肺叶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62 ,P=0.23 ;χ2=7.381,P=0.19)。确诊COVID-19白细胞数(χ2=17.891,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χ2=11.151,P<0.01)多表现为正常或减低,肌酸激酶(χ2=9.589,P<0.01)多表现为正常,红细胞沉降率多表现为正常或升高(χ2=4.240,P= 0.04)。结论确诊COVID-19影像表现及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特征,与疑似COVID-19的CT征象及临床各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辅以临床指标、短期复查变化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理诊断效果和确诊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一共20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患者一共100例,染色组患者一共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普通内镜检查,医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染色组采取色素内镜检查方式。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活检结果、病变诊断结果。结果和传统组对比,染色组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进行病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病理活检,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检查安全便捷,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7岁患儿以左眼结膜出血、凝血因子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影像检查发现颅面、肺间质和脾脏受侵犯,因不能手术未获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西罗莫司初始治疗有部分效果但后续又加重,改用曲美替尼治疗后病情缓解。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DNA检测发现NRAS 基因c.182A>G(p.Q61R)突变,确诊为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口服曲美替尼治疗11个月,左眼结膜出血未再反复,脾脏缩小,肺间质病变逐渐好转。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基于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的病毒核酸检测是临床确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临床通过2019-nCoV的核酸检测结果确诊COVID-19存在阳性率偏低的现象。为明确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在充分肯定核酸检测用于确诊COVID-19应用价值的基础上,从患者病程、标本采集、标本运输与保存、标本处理、核酸提取与扩增、病毒核酸变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门市首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该病例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非疫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例资料、咨询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先后就诊于蒋湖卫生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最后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为布病,天门市疾控中心迅速介入调查和处置,使得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爆发流行。结论天门市首例布病确诊病例属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畜牧部门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疾控中心应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扩散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脉痉挛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介入支架治疗者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明确有冠脉痉挛的患者,对比分析其单纯药物治疗与介入支架术后临床症状及MACE(再住院率,心梗,猝死等)事件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见冠脉痉挛表现为轻、中度血管狭窄基础上的节段性痉挛或全程血管痉挛,药物保守治疗对肌桥合并节段性痉挛患者等同于介入支架治疗,对弥漫性血管病变基础上的全程冠脉痉挛患者药物保守治疗优于支架介入治疗,其MACE事件率更少。结论对明确诊断冠脉痉挛的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其MACE事件率较介入支架治疗组明显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早衰(POF)初诊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确诊年龄、各维度生命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OF初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激素水平、社会人口学因素等信息,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OF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各维度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共有170名POF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22人(71.76%)有绝经相关症状。有绝经相关症状者的确诊年龄[37(33,39)岁]较无症状者大[35(29,38)岁,P=0.042]。除生理功能外,生命质量中生理职能维度(P=0.006)、躯体疼痛维度(P=0.025)、总体健康维度(P<0.000 1)、活力维度(P<0.000 1)、社会功能维度(P=0.006)、情感职能维度(P=0.004)、精神健康维度(P=0.005)得分均低于无症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F患者确诊年龄、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改良Kupperman总评分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58、-0.219、-0.222和-0.226(P均<0.05)。结论有绝经相关症状的POF初诊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降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维度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绝经相关症状发生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效果及确诊率。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18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其心电图图像,观察心电图的特点。再对患者采取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资料进行对比。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据此判断心电图的诊断效果以及确诊率。结果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41例(68.3%)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率失常患者有54例(90.0%),其中室性早搏12例(20.0%),房性早搏11例(18.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16.7%),房颤12例(20.0%),阵发性房速9例(15.0%)。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性J波的有19例(31.7%),无缺血性J波的有35例(58.3%),无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缺血性J波的发生率(P<0.05)。经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心电图判读准确51例,判断失误7例,无法预判2例,判读准确率为85.0%。结论心电图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方便快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通过缺血性J波进行判别,提早发现进行干预治疗,但是心电图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通过与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OXA-10、雌、孕激素受体在难确诊输卵管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3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输卵管组织HOXA-10、PR、ER的表达。结果HOXA-10在异位妊娠输卵管黏膜上皮中表达最高,在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表达明显下降(P<0.05);输卵管异位妊娠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显著高于孕激素受体表达(P<0.001),与正常输卵管组织相比,输卵管异位妊娠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极显著性增高(P<0.001),但孕激素受体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HOXA-10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表达增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局部组织细胞雌激素受体的过度表达有关,雌激素受体的检测有助于难确诊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