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调研国内外玻璃态复合膜技术和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的基础上,参与研发了全氟AF玻璃态材料复合膜,参照环氧外壳卷式组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试方案和测试平台,对该复合膜与德国GKSS玻璃态膜进行了分离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膜对于小处理量、低浓度(入口油气体积浓度仅为10%~30%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处理效果可满足加油站排放指标要求;GKSS膜组件对处理量在2~7m^3/h、入口体积浓度小于20%的混合气体,在入口压力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后的排放气体基本稳定达标。研究为油气截留型玻璃态高分子复合膜在加油站油气回收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宫腔粘接分离术的方式对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 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 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 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 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 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 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 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 12例患者因为宫腔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 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的一种新型核酸定量技术,具备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因而根据相应的实验材料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对于提高qRT-PCR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Actin基因表达范围广且表达稳定,常常作为内参基因应用于qRT-PCR表达分析中。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获得了西葫芦低温弱光转录组数据库,本研究从中筛选到1条长达2543bp的cDNA,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1个开放读码框(ORF),大小为2064bp,预测编码氨基酸数为682个,理论分子大小约为79.67kD,蛋白质等电点为6.28。WolfPsort分析发现,CpActin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MotifScan分析显示,CpActin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207~406位和558~682位分别为Actin的中端和C端保守区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同为南瓜属的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同源蛋白的相似性达到99%,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基于所获得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设计了基因ORF全长引物对CpActin-F、CpActin-R,经PCR扩增得到一条特异、明亮的条带,经测序验证,序列与RNAseq数据库的cDNA序列一致,基因命名为CpActin,GenBank登录号为MH211008。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对荧光定量PCR引物CpActin-Fq、CpActin-Rq,分析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且在西葫芦不同组织(根、茎、花和果)和不同胁迫处理[正常(25℃,300μmol/m^2·s)、低温处理(4℃,300μmol/m^2·s)、弱光处理(25℃,80μmol/m^2·s)、低温弱光处理(4℃,80μmol/m^2·s)、强光处理(25℃,2000μmol/m^2·s)和高温处理(38℃,300μmol/m^2·s)]叶片中均能稳定表达,适合在西葫芦基因qRT-PCR表达分析的研究中作为候选内参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 86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43 例)及对照组( 43 例),研究组患者接受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 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离床时间、治疗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均为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方式,而前者在提升治疗及恢复效率、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