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总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再通的护理.血栓性堵管后再通的护理措施是行尿激酶溶栓、更换连接器、指腹揉搓法等.25例血栓性堵管通管成功23例,成功率9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留置针堵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小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留置针堵管患儿,分析堵管原因,并将患儿均分两组,分别采取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收集分析患儿留置针堵管情况,发现堵管原因集中在情绪不稳定、体位错误、封管方法不当、留置时间过长等方面,其中封管方法不当出现率最高,占比56.67%;经不同形式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消极情绪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均更低,患儿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明确小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留置针堵管的相关因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做好激发试验前的风险预防评估,提前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并在发生堵管后能够及时应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留置针堵管对患儿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小儿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安全有效性,对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脑外伤实施高压氧治疗的PICC导管堵管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重型脑外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析患者导管堵管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实施高压氧治疗的PICC导管堵管,且对堵管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PICC导管堵管情况,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21年至2022年间411例接受外周静脉治疗的患者。品管圈活动分为问题识别、问题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监测、效果评估等阶段。运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对引起堵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堵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411例患者,其中堵管发生率为33.16%。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堵管发生率降低至13.4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堵管发生率(P < 0.05)。通过柏拉图分析,识别出引起堵管的主要因素,包括护士未正确冲封管、患者体位不当、材质不佳等。鱼骨图分析梳理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外周静脉治疗堵管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品管圈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宫颈癌通常起源于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并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行为活跃、吸烟、免疫功能低下等。手术治疗是宫颈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来达到治愈的目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和转移。然而,术后多发转移是宫颈癌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术前已存在的微转移病灶未能被完全切除,或者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技术不够精细,导致癌细胞残留或者扩散。此外,宫颈癌的转移也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进入其他部位。在出现多发转移的情况下,治疗策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放疗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或放射性物质破坏肿瘤细胞,化疗可以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靶向治疗则是通过针对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进行干扰和抑制。PICC置管是肿瘤患者常用治疗手段,做好患者置管护理十分必要,本文就此开展分析,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对减少住院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塞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2月期间的57例携带PICC的住院患者为实施前样本,2024年3月~7月期间120例携带PICC的住院患者为实施后样本。比较两组PICC堵管率。结果:实施后PICC堵管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QCC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PICC堵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