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位年龄43岁。根据肿瘤间质细胞密度、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示间质细胞Vim均阳性,p53及Ki67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良性叶状肿瘤CD34阳性,交界性叶状肿瘤CD34灶性阳性,恶性叶状肿瘤CD34阴性。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免疫组化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叶状肿瘤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B超鉴别诊断方法与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76例,全部经过手术与病理证实。对于本组病例的超声图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判定B超在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的作用。结果经过B超鉴别诊断,本组病例中确诊为乳腺癌11例,经病理证实10例,误诊1例,误诊率为9.1%。B超诊断结果为良性肿块6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55例,腺腺病3例,乳腺癌4例,乳腺囊性增生3例,良恶性的诊确诊率为93.8%,乳腺癌的漏诊率为6.2%。结论在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应用B超的确诊率较为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方式对降低患者疼痛度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中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数排列顺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疼痛护理)各61例,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度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结论:当前阶段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的方式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未来具有推广及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获得乳腺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将其和临床内科治疗相关联,探讨乳腺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要点以及内科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收入住院的32例内科治疗的乳腺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观察其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或者内分泌治疗的效果。结果32例内科治疗的患者中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45±1.5)岁,病程1年-5年,其中恶性3例,交界性17例,良性12例,2例恶性者局部可见浸润;3例晕区皮肤增厚;11例腋区可见淋巴结影;15例病灶周围形成晕征,1例病灶内见粗大条状钙化。32例患者出院后一般情况良好,除了早期诊断外,和术后辅助治疗和对乳腺叶肿瘤的合理综合治疗是分不开的。结论认识乳腺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了解内科治疗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以提高我院整体的医疗水平。方法本次研究病例,我们选择了来自于我院在2012年11月—2014年8月这段时期内确诊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者,共40例。从设计皮瓣剥离区域、麻醉处理以及具体操作这三个方面进行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所用时间。然后收集所有患者于1个月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切口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手术平均所用时间是(21-36)min,没有一例出现皮下积血积液;1个月后观察发现切口隐蔽,疤痕逐渐愈合;随访4个月结果显示无一例并发症和复发患者,且乳房外观正常。结论经乳晕切口施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患者美容的需求,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74例,患者的年龄16-58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7例。观察组187例患者,根据患者的肿物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187例患者,采取传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包括乳晕旁弧形切口、肿物表面沿皮纹弧形切口和乳房下皱襞切口。手术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效果和乳房美观保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都在15-4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均为30min,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2年不等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美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手术方式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仔细分析患者的肿物情况,根据肿物情况合理地选择正确的手术切口,减少手术中的创伤,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组织的破坏能够减少术后切口瘢痕,帮助女性患者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乳房外观的美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参加实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将其定义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每个小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形式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则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病情诊断,诊断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诊断结束后,超声弹性成像敏感性为88.62%,特异性为94.23%,准确性为92.31%,诊出率为90.38%;传统超声诊断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86.54%,准确性为80.77%,诊出率为80.77%;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及肿瘤内部、肿瘤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之间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对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恶性肿瘤的内部及肿块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0.5cm范围内的血流参数。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边缘呈锯齿状,内部以低回声为主且分布不均匀,多数病灶内有微小钙化点,多数后方回声衰减,肿块纵横径比〉1,肿块内部及肿块边缘与周围腺体组织之间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表现为丰富血流,RI≥0.7,并且这些参数与肿块大小有密切关系。结论乳腺肿瘤内部及肿瘤与周围腺体组织0.5cm范围内彩色多普勒血流状况对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并且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其结合二维声像图表现,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使用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价值。 方法 :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为纳入时间,在来我院就诊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 40 例,对所有患者均行 X 线和 CT 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钙化病灶检出率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果: 行 X 线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行 CT 诊断的准确率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行 X 线诊断的钙化病灶检出率 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优, 2 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 p < 0.05 )。 结 论 : 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使用 X 线和 CT 影像学方法,其 X 线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详细的数据,将临床应用价值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乳腺肿瘤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进一步优化护理操作流程和内容,提升术后治疗效果。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20 年 5 月 收治的乳腺肿瘤术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68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疼痛护理 方案 ,分析临床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疼痛度评分 为( 3.2±1.6 )分,对照组为( 4.5±1.7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睡眠质量的评估分析中应用了 PSQI 量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PSQI 量表评分为( 4.21±2.54 )分 ,对照组为 ( 7.13±2.28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7.1% ( 33/3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5.3% ( 29/34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问题,并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的指导,有助于术后身体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