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理论谱系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具有独特的问题意识、理论气质和批判路径,集中体现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于生态危机理论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诊断',基于资本逻辑反生态的批判分析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基于生态理性展开对现代的'生态学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批判不仅彰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现代批判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资本逻辑
  • 简介:马克思在《导言》中阐发了'生产与消费同一'命题,该命题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是由特定生产方式决定的、以生产为矛盾主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以此科学内涵为基础,可从两个方面加深对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理解:其一,供给侧结构改革从供给侧着手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符合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矛盾本质的主要观点;其二,供给侧结构改革所重点推进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也同样契合马克思所总结的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解决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标签: 马克思 生产 消费 同一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简介: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学作为文艺学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 标签: 阶级性 超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 纯文学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的实在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的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的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的客观有效,认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的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的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的,康德的绝对的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的现实条件的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的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时至今日.这一过程仍在延续之中。反思历史经验。实践与科学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开拓创新,沿着成功之路继续前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体系,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 标签: 实践性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简介: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为的,而后者则是自在的。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社会发展的自为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是说,社会发展的自为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量”的差别

  • 标签: 自为性 自在 差别性 事实 自然界 本质
  • 简介:由于存在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的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对企业的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的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的不利影响和矫治道德缺失弊害的过程中,一方面垄断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 标签: 垄断企业 道德缺失 矫治对策
  • 简介:<正>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每个教师的活动都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教师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劳动效率都产生直接的影响。这里,集体成员间的善意的、平等的关系、良好的道德气氛、集体和每个教师的情绪、对自己工作是否满足,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学校中心理气氛的形成取决于很多条件。既有校长的工作作风,他的个人表率作用,又有能吸

  • 标签: 心理气氛 教师 集体活动 教育工作 表率作用 工作作风
  • 简介:在不同的学科和学术活动中包含着多重合理性,由此得出存在着多元现代的论点。接着,考察关于现代的替代概念;然后,通过对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尤其是19世纪挪威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分析,展示了有着深厚传统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复杂而独特的历程。结论是,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的探讨必须奠基于具体的合理性概念。

  • 标签: 合理性 多元现代性 挪威 民众运动 精英
  • 简介:自由的概念与能动的约束之间是相互兼容的。在相容论的框架下,信念、欲望和行动的响应依赖特征,最终要求一个相应的责任概念。理解了人类能动的受约束特征。就有必要采取彼此相兼容的自由概念和责任概念。对有约束的能动思想的接受,以及对与此相应的行动自由概念的接受,最终也要求我们拒斥伯林那种对政治自由概念的流行一时、但纯属虚构的“二分法”式理解。

  • 标签: 行动自由 能动性 价值 政治自由
  • 简介:为什么评论资本主义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对反常性倾向(特别是同性恋经验)和现代的理解。本文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并不排斥其他传统,通过动力学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人类意识受束缚于人道主义观念的程度,从而有助于解释或支持更为普遍的自由。

  • 标签: 性倾向 马克思主义 同性恋 家庭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进行了开创探索。周恩来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开创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土绿化、水土治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这些思想和实践深刻体现了我国国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要求,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对新形势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恩来 生态文明 理论 实践
  • 简介:现代是从中世纪末萌芽的,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的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现代化的出生比现代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与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的事业。现代与现代化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高校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字体设计"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了解字体设计在现代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字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设计制作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即将从事设计行业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设计专业中的字体设计课程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实用的设计人才。

  • 标签: 字体设计 高校教学 实用性教学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视觉艺术 教学目的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纯洁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的纯洁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至孟安排的《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道教义枢》中的道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的重要思想。《道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的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思想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 标签: 《道教义枢》 “道性”意蕴 佛性思想 方法论 本体论 《道性义》
  • 简介:学校教育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联系我们的教学工作,运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和创造思维。

  • 标签: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主动推 动造性思维
  • 简介:中国梦和群众路线虽在内涵及本质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却又密切相关,两者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调动群众和密切党群关系,承认和发挥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实干与务实的要求,理想与实现路径等关系上都存在着高度契合。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需要致力于中国梦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梦 群众路线 契合性
  • 简介:随着体验经济的不断深入,激发观众性体验的广告不断增多。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恰当的赋予广告一定的性感意味,不仅是广告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观众审美趣味的重要环节。现今广告公司不能把“”视为其广告策划的唯一法宝,只有在体验中将娱乐、教育、遁世、审美四者融合,才能为消费者产生出一种值得永恒回忆的体验。企业及广告商,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在社会中的职位和角色,要从人文主题的角度制作出高品位的广告,激发消费者产生美好体验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健康的精神追求。

  • 标签: 体验经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