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应用新型棚室结构棚室的方位采取东西延长,偏西5度。跨度为5.5~6米,高2.6~2.8米,后墙高1.8米,底厚度1米,顶0.8米。跨度如为6.5~7米,高度应为2.8~3米。拱架采用竹木、钢筋,最好采用钢管拱架,寿命长,棚内不用支柱,方便作业,不影响光照。 二、双层覆盖保温棚室内畦面覆盖地膜,设置小拱棚。同时设置天幕,白天拉开,夜间覆盖上,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嫁接育苗由于多年连作,棚室土传病害比较严重,而且难以用药剂防治。实行嫁接育苗,既抗病,又增强了蔬菜的抗逆性,减少农药用量,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四、张挂反光幕用聚脂镀铝膜做成反光幕,将射入棚室后墙的太阳光反射到前部,增加
简介:硬头鳟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三种红血细胞核类型,圆形的幼体核(L核,在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椭圆形的成体核(A核,在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和近椭圆形的未成熟的成体核(ImA核,在近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L核从胚胎早期发生(眼点期前后)至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65日,孵出后33日)消失,其间核直径逐渐减少,减幅达29.7%。A核从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至卵黄吸收完毕后,A核基本取代其它类型核,其间核长短径持续发生变化。长径逐渐增加,短径逐渐减少,这种变化直至受精后99日才稳定下来,此时A核长径增幅为43.1%,短径减幅为22.3%,长短径比率由1.11增至2.04。ImA核在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但比例很少,尺寸变化不大,在卵黄吸收完毕稍后(受精后74日,孵出后42日,)可忽略大计(基本上转变为A核)。在胚胎孵出前,红血细胞核全为L核;在卵黄吸收期间,L,A和ImA3种混合存在,核大小及形状发生急剧变化,核类型迅速发生转换,最终全为A核所取代,这种变化和Ichiro(1974)所描述的虹鳟红血细胞的变化基本一致。在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74日),A核尺度相对稳定。Wright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着色深,核形状清晰,便于测量。所以,硬头鳟(虹鳟)早期发育中,这一阶段用红血细胞测量鉴别其倍性的合适取样时期。
简介:目前我省在二类资源调查中普遍采用系统抽样的调查方法,均用简单随机抽样公式估计总体蓄积,在工作中为了提高估计精度,采取了加大样本量即增加样地块数,这样即费时也费力,增加了外业工作量。为此本文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不增加样地数能不能提高估计精度?(2)适当减少样地数能不能达到估计精度?本文以软化市林业局新开岭林场为总体利用罗茨—哈勒公式进行了分析。一、总体概况及资料整理1.总体概况新开岭林场地处老爷岭山脉,属于次生林区,总面积20592公顷,幼令林面积585.5公顷,中令林9355.5公顷,近熟林2528.5公顷,成熟林5901公顷,过熟林10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8856公顷,有林地面积18333.5公顷,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