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尾巨桉DH33—27组培育苗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和大量元素的浓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影响桉树组培育苗生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浓度、大量元素浓度对组培苗生长有显著影响,母种继代培养阶段,培养基中6-BA、6-KT浓度在0.25~0.27mg·L^-1和NAA浓度0.10~0.15mg·L“范围内时增殖效率最好。继代壮苗阶段,6-BA、6-KT浓度在0.20~0.25mg·L^-11和NAA浓度0.10—0.15mg·L^-1范围内时出苗率最好。生根培养阶段,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50%的大量元素、IBA和NAA的浓度为0.30mg·L^-1和0.10mg·L^-1时生根效率和苗个体高度最好。
简介: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将贻贝棘尾虫衰老无性系(分裂200代以上)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经H型强场磁化杯磁化理的无机液中培养;另一组做为对照组,在不经磁处理的无机培养液中培养。在喂食、温度等其他条件一致的下培养三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脂质过氧程度及脂褐素含量。结果表明,经磁处理的贻贝尾虫衰老无性系,其消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能力(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程度(P<0.05)、脂褐素含量(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根据Harman(1956)的衰老自由基学说,本文从增强抗氧化能力的角度证实了磁处理水在保持细胞活力和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简介:在水温(25±1)℃下,给平均体质量(80±5)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腹腔注射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Formalin-killedEdwardsiellaictaluri,FKE)后,第2、4、6、8、14、21,和28d测定外周血液免疫指标,并在免疫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注射鮰爱德华氏菌灭活菌苗后,斑点叉尾鮰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白细胞分类组成变化显著,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凝集抗体效价显著上升。第4d免疫组红细胞和白细胞达峰值2.52×106/μL和4.67×105/μ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分类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均在第4d达到峰值,分别为22.3%、5.67%、39.3%和4.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凝集抗体效价在第21d达到峰值,分别为54.33%和1:341.3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4.3%。福尔马林灭活的鮰爱德华氏菌免疫后,斑点叉尾鮰获得较强的抗鮰爱德华氏菌感染保护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的免疫奠定基础。
简介:为了探讨脲类细胞分裂素PBU和嘌呤类细胞分裂素6-BA对尾叶桉愈伤分化、愈伤组织POD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将尾叶桉幼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在添加PBU+IAA、6-BA+IAA和PBU+6-BA+IAA三种激素组合的SPCa培养基中,通过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情况、检测POD基因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变化来开展研究。6-BA+IAA的组合条件下,愈伤组织褐化率高达84.71%;PBU+IAA组合下,愈伤组织褐化率为30.56%;PBU+6-BA+IAA组合时,褐化率最低,为24.09%,胚性愈伤组织时的比例最高,达47.73%。与6-BA相比,PBU诱导出的愈伤POD酶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qPCR)检测6个POD基因的表达变化,设6-BA+IAA诱导所得愈伤的相对表达量为1,PBU+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1,BP4,BP5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63、2.01;PBU+6-BA+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3、BP4、BP6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96、1.93。从实验结果分析,PBU和6-BA有协同效应,通过增强POD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胚性愈伤分化。PBU和6-BA对不同POD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PBU和6-BA协同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简介:为研究距瓣尾囊草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Mg2+等5个因素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瓣尾囊草SCoT-PCR的最优反应体系(20μL)中,Mg2+、dNTPs、Taq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等5个因素的最优浓度分别是2.188mmol/L、0.113mmol/L、1.0U、0.625μmol/L和30ng。在此基础之上,从18条引物中初步筛选出12条扩增结果稳定、条带清晰的SCoT引物。建立了距瓣尾囊草SCoT-PCR反应体系,经过18条引物和13份种质资源的验证,证明体系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满足距瓣尾囊草分子水平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