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详细说明了其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广大动物实验爱好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骨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骨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骨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EFT短、EFI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将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根据手术病理以及穿刺活检组织结果确诊,在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出现40例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1.66%(55/60);敏感性为90%(18/20);特异性为90%(36/40);阳性预测值为81.81%(18/22);阴性预测值为94.73%(36/38)。结论 在进行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采用动态增强技术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为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自CRISPR/Cas9问世以来,基因编辑技术愈发受到关注,尤其是核酸酶仅由单一蛋白组成的Ⅱ类系统,其功能蛋白包括Ⅱ型Cas9、Ⅴ型Cas12和Ⅵ型Cas13等,可以精准编辑基因组DNA或RNA。失活型CRISPR/Cas9突变体还能够将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因子或碱基修饰酶等效应元件特异性地募集至目标基因位点发挥功能。此外,光遗传学技术能够从时间和空间水平精确地控制生物反应。结合CRISPR和光遗传学技术可实现细胞和动物体内的动态化时空特异性基因编辑,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发挥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光控CRISPR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其设计方法和应用策略,讨论其局限性,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鼻背外侧截骨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梨状孔周围组织的充分剥离,达到在直视下进行鼻骨截骨的操作;整个操作过程截骨线的走行可见,为术中截骨程度的掌握提供更可靠的控制,也使得术后的转归具有更大的可预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为改善鼻部外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就诊的鼻整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直视下开放外截骨联合自体肋软骨植入隆鼻术(伴或不伴驼峰鼻矫正术)。术中显露鼻骨及上颌骨额突,截骨过程全程在直视下进行,达到对于截骨线走行即时评估的目的。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鼻部形态进行随访。由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满意度自评;同时,根据术前和随访时的照片,由第三方医生进行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IGAIS)的评价。结果本组共纳入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34岁,平均25岁。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随访时间为3~18个月,3个月后鼻部轮廓及曲线基本稳定。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以及鼻泪管、泪囊、内眦韧带、神经损伤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时发现鼻骨有轻度增宽的表现,但患者本人未要求行二次手术干预。患者外鼻形态均一次性得到较大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到满意,自评情况为:非常满意24例(72.7%),满意9例(27.3%)。医生的IGAIS评估结果亦得到正面评价:33例患者的评分为(1.26±0.34)分,其中1分30例(90.9%),2分3例(9.1%)。结论在直视下进行截骨操作相较盲视操作的精度更高,效果更可靠。无论是对初入鼻整形领域的青年医师,亦或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而言,操作过程更安全,具有更好的临床实践可行性。
简介:摘要微无创技术的定义还未明晰,但微无创是一种观念、一种原则,是通过微无创技术达到微无创目的,达到微无创效果。任何技术都要以临床诊治的“四化”为准则——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微无创技术更是以“四化”为准则,甚至于其已内化于“四化”之中。应该以规范化做引领,完成个体化、人性化和微创化;而又以人性化为宗旨。我们要掌握适应证、非适应证和禁忌证这三个不同的概念,要强调四个因素——病人及其罹患的疾病,与医生和医生所给予的治病方法。我们要学习和应用好真实世界研究,更好地发展微无创技术,造福于妇女和人类。
简介:摘要尽管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已经初步建立了群体保护屏障,但随着多种新冠病毒变异体的持续出现,突破性感染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新冠病毒检测仍是发现传染源和中断传播链的关键。目前,以核酸、抗原、抗体检测为基础的新冠病毒检测形式呈多元化发展。在相对疫情早期的后新冠时代,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我们根据不同场景的防控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本文总结了现有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适用特征,以期为临床及公共卫生人员提供精准化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