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在患者胸腔内注入A群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导管闭式引流置管技术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在胸腔积液基本排尽后,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胸膜腔内分别注入A群溶血性链球菌和顺铂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显著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胸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异常、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群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无明显胃肠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367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与多次输血、多次妊娠有关,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明显降低了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P<0.01)。结论通过明确病因、了解高发人群,积极治疗和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等预防措施,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的方法,并分析其原因,为快速准确的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方法选取46例2018年5月食物中毒患者,以《食物中毒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采集标本对其中的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本次所采集的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6株(34.78%),其中15株的血清型别、毒力基因以及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果判定,导致中毒的最大可能性为B餐厅的晚饭。结论经过本次分析,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副溶血性弧菌而引起的。对菌株的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给感染性疾病的溯源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要想进一步对感染的来源进行确定,就需要与流行病学的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准确溯源。
简介:目的针对一个中国的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分析其听力表型特点,并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国人遗传性中频听力下降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先证者还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21人,10人为耳聋患者。耳聋在家系中代代相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性的、以中间频率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家系1-3各代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16.7岁,有逐代提前的趋势。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长由中频逐渐累及全频,听力曲线由覆盆型变为平坦型。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后续研究将针对此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候选基因突变筛查、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例HH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为检索词分别在万方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搜索建库至2019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例1男,11岁,因"发热、咳嗽6 d"入院。既往曾被诊断3次左侧肺炎,近1年3次轻微鼻衄。胸背部软组织超声提示血管瘤并血管畸形。肺部增强CT和血管重建提示左舌叶肺动静脉畸形;肝内多发小动静脉瘘。行肺动静脉瘘栓塞介入治疗,病情好转。例2女,12岁11月龄,因"面色苍白3年"入院。外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曾因"结肠多发息肉"行消化内镜钳除术。高分辨肺部CT示双肺多发分布磨玻璃结节影。消化系统超声提示小肠息肉继发慢性松散小肠套叠。入院后行小肠套叠复位术,并结扎息肉蒂部切除息肉。出院后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SMAD4杂合变异。HHT国内报道数十例,国外大量文献报道,经基因诊断的HHT患儿主要为1和2型。结论儿童HHT可表现为出血、贫血及反复肠道息肉,常伴有内脏动静脉畸形如肺动静脉畸形甚至肺动静脉瘘,增强肺CT加血管重建可协助诊断肺动静脉畸形,基因诊断可以协助诊断HHT。
简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HemorrhagicTelangiectasia,HH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保守估计为1/5000,经常可以并发具有临床意义的动静脉畸形,多见于脑、肺、胃肠道和肝脏。HHT患者常不能及时诊断,其家人也不了解现有的筛查和治疗方法,常导致儿童和成人患者发生中风和危及生命的出血。HHT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HHT诊断、治疗、并发症预防建立循证的共识和指南。主要方法是在结构式的共识过程中,利用达成共识的组织结构(AGREEframework)、系统的搜索策略、文献回顾和纳入的专家意见等,制定产生总的指南。指南工作组包括来自11个国家的33名临床和遗传学专家,涉及HHT的所有方面,包括指南方法学家、医护工作者、HHT的诊所工作人员、医疗保健管理员学员、患者权益代表和HHT患者。工作组在会议前确定了需讨论的临床相关问题。文献搜索使用OVIDMEDLINE(1996~2006.10)数据库。工作组在随后召开的指南会议上分享了结构化共识的过程,验证了从系统搜索生成的证据表。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产生了HHT的诊断和治疗的33项推荐,其中有30项推荐在专家团的同意率为80%以上。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经羟基磷灰石(HA)涂层处理后多孔镍钛(NiTi)合金的溶血率及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附着、增殖及分化情况,评价其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测定经HA涂层处理的圆盘状多孔NiTi合金(NiTi—HA组;直径10mm。厚2mm)的生物相容性,未经涂层处理的多孔NiTi合金(NiTi组)及致密纯钛(Ti组)试样设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其溶血性能: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试样表面,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成骨细胞黏附形态,MTS法及碱性磷酸酶(ALP)试剂检测细胞附着、增殖情况及ALP活性,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NiTi-HA组、NiTi组及Ti组试样的溶血率分别为(0.30±0.11)%、(0.51±0.07)%及(0.27±0.06)%,均低于国家标准(YY/T0127.1)规定的5%。SEM观察显示.NiTi—HA组及NiTi组试样细胞黏附形态良好。NiTi—HA组试样表面细胞附着及增殖数量均高于NiTi组试样(P值分别为0.000与0.001)。NiTi-HA组及NiTi组试样表面细胞ALP活性无差异(P=1).但均高于Ti组试样(P值分别为0.001与0.0004)。结论NiTi-HA组、NiTi组及Ti组试样均无溶血作用:NiTi-HA组较NiTi组更有利于成骨细胞附着和增殖.且ALP活性均高于纯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在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其他医院收治的8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患儿进行研究,对患儿经不规则抗体筛查疫性溶血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对比不同红细胞输注疗效、不同抗体组输血疗效对比数据。结果: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的总有效率为86.07%。O型洗涤红细胞组为93.48%,IgM总有效率为94.74%,IgG总有效率为92.09%。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结论:在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进行治疗时,输血治疗效果良好,输血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