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纯种Wistar大鼠9只,鼠龄2~3个月,体质量180~200g,由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无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廓反射正常,实验前清洁外耳道,显微镜下检查均无中耳炎。以听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为指标,观察大白鼠在稳态噪声持续暴露之前30d至暴露后7d,灌维生素E及生理盐水,对大白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和耳蜗外毛细胞(OHC)丢失率分析及NF-κB在耳蜗毛细胞中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后大白鼠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OHC丢失率也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干预组的耳蜗细胞表达NF-κB的强度低于单纯噪声组(P〈0.05)。结论维生素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耳蜗毛细胞中NF-κB的表达。
简介:摘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参与神经、血管、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若两者缺乏及代谢异常可成为众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从孕期高血压并发症、婴幼儿神经管发育缺陷到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脱髓鞘疾病、精神认知疾病再到肿瘤发生等。两者代谢异常引起前体物质堆积,如同型半胱氨酸、甲基丙二酸破坏血管神经稳态,同时从细胞水平上破坏内耳细胞DNA甲基化反应、嘌呤嘧啶和蛋白质正常合成等,导致细胞功能损伤。本文综述叶酸及维生素B12代谢异常影响内耳的可能机制,为临床相关代谢性疾病、内耳相关疾病的预防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口腔溃疡治疗作出探讨,分析泛酸和B族维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22年7月~2023年4月期间,抽选本院收治的90例口腔溃疡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组,45例对照组应用B族维生素,另外45例联合组,实施泛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详细探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其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灼痛消失时间更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相比之下,联合组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泛酸和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的效果理想,便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得以尽快缓解,促进溃疡愈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口腔溃疡治疗作出探讨,分析泛酸和B族维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22年7月~2023年4月期间,抽选本院收治的90例口腔溃疡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组,45例对照组应用B族维生素,另外45例联合组,实施泛酸和B族维生素治疗,详细探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其红肿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灼痛消失时间更短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临床治疗痊愈率相比之下,联合组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泛酸和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的效果理想,便于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得以尽快缓解,促进溃疡愈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慢性肾衰这残存肾组织和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在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上,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采用形态计量和生化测定方法,对比分析术后30,60,90,120d给予或不给予维生素E治疗的慢性肾衰大鼠残肾纤维化程度,残肾功能及其活性氧化代谢状况等指标。结果:大鼠术后残存肾小球呈代偿性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代谢性增生的同时,有显著的氧自由基反应亢进,抗氧化能力减弱,肾小球硬化,滤过膜增厚,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高,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而用维生素E治疗的大鼠,氧自由基反应和抗氧化能力趋于正常,肾小球硬化,滤过膜增厚,肾间质纤维化和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高的程度显著减轻,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代偿性增生的发生后移,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显著减慢。结论:维生素E通过其抗氧化作用,显著抑制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衰残肾组织纤维化,延缓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速度,而对代偿性肾小球肥大和毛细血管增生无明显直接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的效果。方法2001年至2004年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给予保肝治疗,治疗组54例,应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疗程1年,比较前后2组ALT、AST水平变化,比较乙肝两对半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疗程结束时,2组乙肝两对半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治疗组为(56.8±25.9)U/L,对照组为(89.3±32.3)U/L]、AST[治疗组为(49.9±35.3)U/L,对照组为(76.5±34.5)U/L]均较治疗前[ALT治疗组为(176.3±65.2)U/L,对照组为(169.5±59.8)U/L,AST治疗组为(132.3±44.4)U/L,对照组为(121.4±38.6)U/L]有明显好转(P均〈0.05);治疗组HBsAg94.4%转阴,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联用维生素E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疗效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血清中维生素A(Vitamin A,VA)、维生素D(Vitamin,VD)水平及其与抽动症状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之间的关联,为更好地防治T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的TD患儿245例为病例组,同期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儿童63例为对照组。检测VA、VD水平并分析其与抽动症状严重程度、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病例组儿童V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3.72±8.87) μg/L ,(26.61±7.59) μg/L,t=-2.24,P=0.03],VD不足或缺乏比例(37.31%,75/201)高于对照组(15.79%,9/57)(χ2=9.37,P=0.002)。(2)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将病例组儿童分为轻度TD组、中重度TD组。①轻度TD组、中重度TD组与对照组血清VA、VD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9,P<0.01;F=10.90,P<0.01)。中重度TD组VA、VD水平低于轻度TD组和对照组[VA:(0.29±0.06)mg/L,(0.35±0.06)mg/L,(0.34±0.06)mg/L;VD:(21.01±8.30)μg/L,(25.84±8.76)μg/L,(26.61±7.59)μg/L]。②TD儿童VA、VD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25;P<0.01;r=-0.228;P=0.001)。(3)根据DSM-V临床分型标准,将TD儿童分为PTD组、CTD组和TS组。①不同临床分型TD患儿血清V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7,P=0.46)。②血清VD水平在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P=0.007)。其中,TS组VD水平最低,其含量低于对照组[(21.83±7.60)μg/L ,(26.61±7.59)μg/L,P<0.05]。各亚型TD儿童血清VD含量不足或缺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0.88,P=0.01)。结论TD儿童存在维生素D缺乏。TD患儿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症状程度有关,维生素D水平与TD临床类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突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34例,均为维生素D缺乏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67)和观察组(n=67),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口服治疗,观察组维生素D冲击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乳牙月萌出情况,可以发现,对照组共萌出37例(55.22%),观察组共萌出55例(82.09%),观察组萌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共55例(82.09%),观察组治疗有效共66例(98.5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采用维生素D突击治疗可促进乳牙萌出,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