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情况,并作一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1—6月间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3年1—6月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干预组;分析2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降至干预后的40%,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也由干预前的15.22%上升至72.41%;干预前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均有较好的控制。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分娩且出现难治性大出血的产妇8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行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43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对两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优良率为100.0%;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43例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优良率为86.05%;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6.2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子宫动脉结扎术而言,现代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要做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74人,再将这74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近年兴起的腹腔镜下切除术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伤口愈合程度,术后的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对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腹腔镜下肝脏部分切除术相对更有效,更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病毒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344例血清标本并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测,随后以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检验方法共筛选出48例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其中胶体金法筛选45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3例,3例可疑标本经确证为阴性;酶联免疫法筛选46例阳性,化学检验法确证42例,2例可疑标本,1例经确证为阳性,1例经确证为阴性。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0%、97.72%;特异性分别为71.43%、55.56%。结论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相比更为灵敏,能够有效减少漏检现象,并具有操作便捷、价格低廉、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S/CO较低的标本进行检测应慎重,如有必要可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确证,对假阳性进行排除。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通过随机对照,选取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以雷尼替丁为主的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观测两组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为81.48%;对照组根除率为70.37%,观察组根除率为92.59%;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1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用于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在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达到较好的Hp根治率,此外,其安全性也非常高,故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的300例尿液样本分别使用人工镜检及仪器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使用仪器检测法检测300例尿液样本中,呈阳性的例数为114例,呈现阴性的为186例,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9.00%,人工显微镜检测法检测300例样本中有99例呈阳性,201例呈阴性,未见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人工镜检法和仪器检测法的使用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对尿液白蛋白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在临床检测上需要将仪器检测法与人工镜检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要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肠道清洁方法,A组(研究组)硫酸镁联合3包(每包69.56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对照组)2包(每包69.56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两组病例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患者舒适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清洁程度高于B组(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3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配液对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良好,能提高镜检成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与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声带良性肿物165例摘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89例;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76例。结果两种术式在声带带蒂良性肿物的疗效比较,x2=0.99,p>0.01,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声带带蒂良性肿物的疗效比较,x2=4.98,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比较,所列并发症比较,p<0.01,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性喉内镜显像系统表麻下用间接喉息肉钳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与全麻支撑喉镜下进行声带良性肿物摘除术具,各有利弊,可互补,只要严格掌握各自的适应证,选择适当病例,可以在彻底切除病变,不损伤正常声带组织,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难题。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老年人为直肠癌的高发人群,其本身体质较弱,合并疾病较多,脏器功能下降等,往往发现时已是直肠癌中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一直以来传统开腹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老年人心肺储备降低及伴随的内科疾病使手术风险加大,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几率较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为寻找另有效果的治疗方法而不断努力。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逐渐在医院内普及,其特有的微创优势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获得了广大医生及患者的肯定,大有取代传统开腹手术之势,成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龄直肠癌的效果,旨在对腹腔镜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进一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规通气方法在新生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80例新生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aO2指标为(85.39±12.38)mmHg、SaO2指标为(93.47±4.41)%,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aCO2指标为(35.79±9.63)mmHg,低于治疗前(45.17±10.16)mmHg(P<0.05);实验组平均通气时间为(62.82±7.91)h,短于对照组(68.52±7.76)h(P<0.05);实验组住院治疗(21.4±5.8)d病情稳定出院,短于对照组(26.7±6.3)d(t=20.81,P<0.05)。实验组治疗后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7例出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X2=4.79,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通过从医院管理层面对比分析2011与2012年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情况,为巩固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提出可持续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与2012年该院全院和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AUR)和抗茵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对比及分析;并对该院抗茵药物的品规数、分级管理和销售金额占比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2年该院全院住院患者AUR和AUD较2011年(57.06%和46.96DDD)均降低近10个百分点(45.54%和36.08DDD),均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指标。2012年该院多个f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指标较2011年有所降低,抗菌药物的品规数和分级管理结构更加合理化,进一步降低了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比。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持续的管理措施将经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