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过程中优化护理流程对门诊护理质量与患者门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优化护理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选用的是优化护理流程之前的45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观察组的观察对象为优化护理流程后收治的45例患者,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的差异。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门诊护理质量这一指标可以发现,观察组更优,和对照组比较后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患者门诊护理满意度这一指标可以发现,观察组更优,和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更为满意,可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在ICU病房当中切实可行的护理方式,以保证能让重症患者心里压力有所减轻。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2019年6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ICU患者,对其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分析,并且对其中ICU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形成因素,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并观察新型护理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研究结果:经过研究表明,对重症患者心理因素产生影响的条件较多,在新型护理方法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结论:对于ICU患者所产生的异常状态进行护理,可以改善ICU病房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 目的 运用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优化我院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给药方案,包括:头孢唑啉(1.5g、2.0g),头孢替唑(1.5g、2.0g),头孢呋辛(1.5g),头孢西丁(2.0g);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群,计算剖宫产术前预防抗菌药物给药后游离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与手术时间区间(1h-6h)的关系,模拟出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头孢唑啉、头孢替唑和头孢呋辛宜用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预防。头孢西丁(2.0g)在1.16h内的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FR值>90%。结论:头孢西丁2.0g术前给药后1.16h内剖宫产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值得推荐的优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应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血管蒂的肱骨远端外侧骨皮瓣、骨肌腱皮瓣、Flow-through皮瓣、双叶皮瓣等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复杂创面7例,7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缺损及掌、指骨骨缺损,同时伴有肌腱缺损1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缺损2例,伴有相邻手指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顺利成活。2例皮瓣臃肿二期给予皮瓣修整。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12~42(平均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术后6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获优5例,良2例。结论应用多种类型的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复杂创面,可一期同时重建缺损的掌指骨、肌腱、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切取双叶皮瓣可同时修复2个相邻手指的创面,该皮瓣有望成为修复手部中、小面积复杂创面的主力皮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应用在缺损创面的测量与穿支皮瓣设计的临床观察。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对收治的3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采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进行创面测量,根据创面精准测量后指导皮瓣设计与切取,门诊定期随访皮瓣状况。结果3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好转,所有伤口未出现感染,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2级21例、S3级10例,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利用自主设计创面测量膜可对创面进行精准测量,根据测量创面进行皮瓣设计,减少手术时长,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是临床棘手问题,由于机体局部组织损毁且再生障碍,通过血管、神经营养修复创面的途径受损,多种细胞因子紊乱等多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且具有免疫调节、旁分泌等功能,有助于全方位修复创面,目前在糖尿病足创面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干细胞治疗相关参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标准化数据。本文综述了近6年来干细胞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对研究中的干细胞类型和来源,供体年龄、性别对干细胞的影响,给药方式,移植存活率,安全性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上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