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正>西泠印社出版社拟出《中国古代书画家诗文集丛书》,于2010年底先行出版了赵孟頫、王冕、倪瓒文集凡三册。这必然对古代书画家的研究,将会发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倪瓒《清■阁集》由江兴韦占先生标点,以清人曹培廉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刊行的城书室刻本为底本。城书室,是在明人蹇曦《倪云林诗》六卷与倪瓒八世孙倪理《清■阁遗稿》十五卷的基础上编定的,世称善本,后收入《四库全书》,题为《清■阁全

  • 标签: 倪瓒 标点本 诗文集 中国古代书画 书室 倪云林
  • 简介: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并使1840年以降西方殖民主义者与清廷的关系发生复杂的格局变化,而且其影响也涉及正处在开国之际的日本。江户幕府密切关注的西邻中国发生的大事变,继鸦片战争之后,便是太平天国与清朝问的战争(简称“太平战事”),这与日本自身的国情大有干系。

  • 标签: 幕府 太平天国 清朝 鸦片战争 殖民主义 中国
  • 简介:敦煌文献P.3634+P.3635《春秋正义》为现存最早的《左传》单疏抄本。由于其抄写时间与孔颖迭《春秋正义》的成书时代非常接近,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存了书本的原貌,通过与它的比勘可纠正传世《左传》文献及前人校勘之失,在版本学、校勘学方面非常有价值。此外,敦煌残卷《左传》还保留了当时敦煌地区流行使用的大量俗字,对于文字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敦煌文献 《春秋左传正义》 敦煌俗字
  • 简介:唐人撰修群经义疏,先标录经、注词句或其起止文字(出文),再疏释其义,世称“单疏”。单疏在唐代以写本流传,至北宋始校勘梓行。宋人又新撰《论语》等经义疏,从《尔雅疏》传本看来,新疏亦沿袭单疏成例,不备录经注全文。单疏不易翻检,读者若不谙熟经注,亦难於阅读。

  • 标签: 编纂 注疏 南宋 《尔雅疏》 《论语》 义疏
  • 简介:本文通过对今《墨子》前七篇的分析和研究,推断《亲士》、《修身》二篇当属墨子早年自著,而《所染》至《三辩》五篇则应为其早期门人弟子所记;并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墨子自著为何偏少、“兼爱”在墨子整个学说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究竟又是怎样的。

  • 标签: 今本《墨子》前七篇 早年自著 早期门人弟子所记
  • 简介:对敦煌《老子说法食禁诫经》叙说部分进行分析,发现此部分内容与道教服饵行气方术颇多关涉,且与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苏游《三品颐神保命神丹》等书之相关内容相出入,可以看作这一发展序列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可定位于介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和唐孙思邈《枕中记》之间。再从其所述卅五条禁诫条文来看,此经可能与天师道正一派有很大关联,或许即是由该派道徒所造作;不过,它也带有浓厚的上清经法色彩,反映出其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的时代特点。

  • 标签: 敦煌遗书 《老子说法食禁诫经》 道教
  • 简介:众所周知,校注出版重要古籍是一项学术性很强,难度相当大的科研工作。做好了可嘉惠学人,功德无量;反之则得不偿失,甚至贻误世人。1998年8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校注《理藩院则例》(以下简称则例)即是一个不成功的实例。该书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署杨选第、金峰校注。但据其“前言”,杨为实际点校注释人,是该书第一责任者;金峰先生只是“从资料的提供到点校中遇到的难题,均给予热情地帮助”。该书“以卷帙完臻的光绪作为底本,以道光为主校本,并以蒙满汉三种文字的版本相互对校。同时,与乾隆朝内府抄本《则例》、《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清朝通典》、《清

  • 标签: 《理藩院则例》 文本 汉蒙对照 土尔扈特 内蒙古 察哈尔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墨经》的作者、版本问题及其文化史意义。《墨经》的作者应为宋人晁季一(字贯之)而非晁说之。《墨经》的写作相对于宋代晁氏“大家之风流”可谓别开生面。楝亭藏扬州诗局重刊本《墨经》为活字版,系曹寅奉康熙御旨刊行《全唐诗》时的副产品。以楝亭藏扬州诗局重刊本《墨经》与四库全书本《墨经》对校,兼参《津逮秘书》、《夷门广牍》、《学津讨原》诸进行比勘发现,诸都存在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文渊阁写本《墨经》校对不够精审,存在漏抄的较大疏失。两江总督采进与楝亭家藏没有直接关系。

  • 标签: 《墨经》 作者 版本 校勘
  • 简介:《史记·秦记》标点正误一则章林中华书局《史记》卷五《秦本纪》有云: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立.以牺三百牢祠。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今按“卜居雍”以下标点稍有误焉。商、周之际龟卜颇为盛行,《周礼·春宫》:“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

  • 标签: 《史记》 《秦本纪》 标点 《史记·秦本纪》 太史公书 中华书局本
  • 简介:<正>除古汉语语音系统重新构拟这一大工程外,高汉还写了不少著作研究汉语理论和汉语史。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写了《中国语与中国文》一书,分析了中国语言与文字的不同特性,以及二者之间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他解释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变迁,足以打破“六书”的陈见。他在论述汉语的词形变化、白话文中的助语词变化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汉语语音进化的基本趋势是语音的单纯化。1926年,高汉又出版了《中国语言学研究》一书,这是他在挪威人类文化比较研究会上的发言稿,主要阐述对中国语言文字特质的看法。中国语言文字是一种单音缀在孤注语,大多数的单音节词只有一个音缀,音缀在拼法上有许多限制,如词的起音和尾音,现在的任何一种方言都不含有复辅音的拼法,缀在末尾的辅音也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其次,他还提出了研究中国语言学的方法和途径,即对古汉语语音系统进行实验性分析和重新构拟。此外,他还讨论了中国语言改革的问题,介绍了胡适、钱玄同等“五四”钜子对汉语语言改革的激进态度,但认为他们仍然用旧文字写新文学不足效法。他感到文字的改革只有完全采取纯粹的音标系统才可能取得成功,而旧文字写的书则让专门的学者研究。在语言改革的过渡时期,采取汉字注音的方法解决书写与阅读的问题。19

  • 标签: 高本汉 中国青铜器 西方汉学 《左传》 风格特征 语音系统
  • 简介:<正>巴黎藏伯2555号唐写卷中,有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自罗福苌陆翔以下诸家卷子目录,皆未能详。唐宋著录《岑参集》十卷,犹有散佚,陆游在嘉州时,“又杂取世所传公遗诗八十余篇,刻之以传”,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所云,“零落才百篇,崔嵬多杰句”是也。陆辑佚诗,是否收此七首,无从得知。今传正德庚辰济南七卷诗及嘉州四卷本集,则未收入。敦煌写卷可为本集增补重要篇什,并有助唐史之阙闻。《歌辞》始见于李嘉言《岑诗系年》,然多缺讹,且定为乾元广德间,两京收复后,裴冕封冀国公,岑参居长安时作,却与诗之内容不符。任半塘先生《敦煌歌辞总编》确考参之行年,与诗之本事地望,改订为大历三年羁滞成都时,为崔宁妻作,于冀

  • 标签: 补释 唐史 节度使 唐宋 御史大夫 地望
  • 简介:敦煌《抱朴子残卷》现存三篇,即第一篇《畅玄》、第二篇《论仙》、第三篇《对俗》,原卷于藏经洞发现后,几经周折均流入日本。其中前一篇由孔宪廷先割赠许际唐,许氏又转售给中村不折。后两篇由孔宪廷售给了田中庆太郎,原卷毁于1923年日关东大地震。敦煌《抱朴子残卷》应为唐代抄本,而非罗振玉等所谓六朝写本,具有极高的文献和艺术价值。

  • 标签: 敦煌 《抱朴子残卷》 罗振玉 田中庆太郎 中村不折
  • 简介:众所周知,徐锡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重要领袖;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中国早期的革命教育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任教和兴办的学堂就多达6所,其中既有普通学堂也有军警学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锡麟在短短6年的办学过程中,由始至终推行带有鲜明色彩的军体教育,培养出大批青年革命才俊,堪称“中国推行军体教育第一人”。

  • 标签: 革命家 徐锡麟 教育生涯 灌溉 中国早期 军体教育
  • 简介:四川是汉赋的第一故乡。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载,虽肇端于战国荀卿(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真正成为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与散文性质的赋体,则是在西汉。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处于西汉战略出发地和战略大后方的巴蜀地区,最早感应到大汉太平盛世的脉搏跳动。从成都走进长安的司马相如,最早运用大赋的形式讴歌天汉气象,放飞时代梦想(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

  • 标签: 辞赋 《子虚赋》 《上林赋》 黄金时代 社会历史 巴蜀地区
  • 简介: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毛文锡,五代词人。其生卒年不详,字平圭,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间集》中收他的词31首,《尊前集》收1首,共32首。他属于间派词人,与欧阳炯等人以工艳语的小词为前蜀后主王衍所赏识。

  • 标签: 毛文锡 花间词 《花间集》 凤凰诏 铁衣 尊前集
  • 简介:学校遵循“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给生命阳光,让生命成长”的育人宗旨,弘扬“爱·超越”的学校精神,追求“新实谐趣”的育人目标。学校开设了“江讲堂”,开创了“江教师季刊”“江校报”,成立了“江师生社团”“江花名师工作坊”,搭建了“江教育教学节”“江班主任节”……

  • 标签: 实验小学 镇江市 江苏省 学校精神 生命发展 育人目标
  • 简介:<正>《经典释文》是汉典音义的代表,在中国古代音义类辞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语文辞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价值自不必说。但毋庸置疑的是,今《经典释文》已非《经典释文》的原貌。这种改变不管是《经典释文》一书在历史流传过程中的自然成之,还是后人有意为之,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若我们对此没有正确认识,并加以高度重视,我们就难以认识《经典释文》的原貌,我们对《经典释文》的研究及所取得的成

  • 标签: 《经典释文》 语文辞书 音注 《集韵》 秋官司寇 流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