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中,读者的"图式干扰"心理过程鲜少受到关注。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者受到与所读文章不一致的图式干扰而产生理解错误的认知操作,探讨了这些认知操作的特点与产生原因。研究发现,导致理解错误的"图式提取"认知操作具有以下特点:1.倾向于提取熟悉度更高的图式;2.倾向于构建具有因果关系的表征;3.缺乏排除"图式干扰"的能力。有鉴于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亟需关注读者的已有图式对阅读理解干扰的心理过程,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排除图式干扰能力的培养。
简介:本论文引用近20年国际文献中有关PCK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PCK的产生是与三个不同时代的研究范例密切联系(teacherbehaviour;teacherthinkingandteacherknowledge);通过图表直观对比和分析若干构成要素和模式如Shulman(1986,1987),Grossman(1990,1995),Turner-Bisset(1999,2001),最后在讨论中提炼出一个新的PCK构成要素框架,并强调PCK的本质在于各种知识元素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其中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的知识必须融为一体,这种专家教师所具备的独特和综合专业知识,应当成为外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之一。
简介: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者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