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主要讨论"哪里"类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过程。文章指出,"哪里"类反问句一般都出现在反常语境下,说话人故意使用反问句对语境中的反常情况进行质疑,在"疑有信无""疑正信反"怀疑原则的指导下,最终使得这类反问句涌现出否定意义。同时,反问句的识别与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听话人可依据上下文、常理或说话人的语调重音、表情等来识别"哪里"类反问句。而且,在互动交际中,反问句具有论辩潜能,听话人在听到该类反问句时,往往能够明白这是说话人不同意自己或别人的观点或行为而进行的论辩,即反驳和否定这种观点或行为的合理性,进而能够识解出该类反问句的否定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从“情境教学”探讨了初中英语课语法教学,通过对英语语法课教学过程中困惑的思考,来阐述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提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引入快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英语语法课变得生动有趣。
简介:在正反问句“VP-neg-VP”“VP-neg”和“K-VP”三种类型中,前人一般将乳山话“是不/是没+VP”分为未然体(“是不+VP”)和已然体(“是没+VP”)两类,归入“K-VP”类型中,K=“是不/是没”。但经本文调查,否定词“不/没”与VP联系更紧密,“是不/没”连写易从形式上对该句式类型划分产生误导,故将“是不/是没+VP”中的“+”省略。研究发现“是不/是没VP”中“是”读轻声,“不/没”为否定词,VP可以为形容词、动词和动宾短语。“是不/是没VP”句式很可能是从“VP-neg-VP”句式发展而来的。
简介:策划人语:前不久,新华社播发了一篇3000余字的报道--.这篇并非重大时事新闻稿件的推出,却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和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中国的职称外语考试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来根据人事部的决定,职称外语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今年4月11日上午,百万考生步入全国职称外语考试考场;而与此同时,社会上一场关于职称外语考试有没有必要、职称外语考试何去何从的争论也同时展开.新华社和各大媒体的报道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心态.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共同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本刊根据有关资料策划了这个综述,供参考.
简介: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自家的私事,部分家长对正当、合理、科学的学校教育不予积极配合。当家庭的教育价值观与之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常出于某中狭隘的目的,而另搞一套。这常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在社会化过程中,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