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
简介:清末贵州天柱冷水寨侗族文人龙绪昌撰写的《兵燹志略》,详细记载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天柱及其周边县域以姜映芳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与清军之间长达17年之久的斗争过程。笔者在修撰《冷水寨志》过程中,发现了这部珍贵文献手稿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现将整理标点和注释的手稿内容正式发表于此,以飨读者,旨在为从事该区域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提供史料。
简介:在好花红的故乡贵州惠水,有一位痴心不改、无怨无悔、27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统计岗位上的“老黄牛”——陈仕翔。陈仕翔自1982年调到惠水县统计局工作至今,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耀眼夺目的光环,但他凭着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满腔热情和对党的统计事业的执着追求,带领一班人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统计的大舞台上,在数字的海洋中谱写出一曲曲华丽的篇章。
简介:
简介: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与“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嫉妒恨”又成流行词汇。该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因采矿暴富的三个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
简介: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九年的十月一日,一个已经被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反动派掠夺、蹂躏和践踏的百业涂地、濒临绝境的历史古国新生了。从此,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之树”以历史的春天与活力。三十五年后的今天,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简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民族同胞共同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包含着56个民族的文学,在这个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著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护者。
简介:自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Auty(1994)首次提出"资源诅咒"概念以来,对"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开始进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该领域的研究首先由Sachs、Warner(1995)在实证分析中证实了跨国层面"资源诅咒"陷阱的存在,此后其实证研究工作开始转向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研究,国外学者发现“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资源产品价格变动导致的贸易条件波动(Auty,2001)、制造业萎缩引发的“荷兰病”效应(Acosta,2009)、
简介: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的13名美丽少女,以一曲《唱天谣》在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东南亚风情夜”晚会上唱响。龙州天琴由此一炮打响,其独享的天琴弹唱、妇女穿长炮黑衣、每年正月十一过“侬峒”节等文化特质从而备受学术界关注。
赵建国著《人的迁移与传播》出版
清末贵州天柱文人龙绪昌所著《兵燹志略》点注
痴心不改著华章——记全国统计系统先进个人陈仕翔同志
覃乃昌、覃彩銮等著的《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出版
张慧著的《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出版
老树春深更著花——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黄晓娟、正蓉、张淑云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出版
韦茂繁、秦红增等著的《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出版
“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创新——评胡健等著《油气资源富集区域的产业成长与技术创新》
秦红增、毛淑章、宋秀波等著的《“侬峒”天琴:金龙布傣壮族群的信仰与生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