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研究P波斜入射对沉管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为工程背景,考虑上覆海水与海床、沉管隧道之间耦合作用,采用粘弹性边界和等效力的地震荷载输入方式,利用ADINA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分析入射角为0°、20°、40°、50°、60°时P波对沉管隧道环向应力峰值(正应力峰值、剪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角为40°时,沉管隧道应力峰值最大;入射角为0°—40°时,隧道的应力峰值逐渐增大,入射角为40°—60°时,隧道的应力峰值逐渐减小;隧道截面4个转角处及隔墙与顶板、底板的连接处为隧道剪应力峰值最大处;隧道截面左侧剪应力峰值远大于右侧;隧道顶板正应力峰值最大,顶板的正应力峰值大约为底板的2倍;隧道截面左侧位移峰值远大于隧道截面右侧。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程度节节攀升,未来综合管廊或将取代“各类管线各自建设”的局面,成为主流。而在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电气工程的施工,在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配电工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能够为综合管廊内的照明系统、监控系统、通风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提供电力上的支持,来维持他们的正常运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相关的设计标准,以对管廊的电气设计指导和约束。综合管廊的配电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管廊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综合管廊电气工程的项目施工工作做的不够到位,那么综合管廊系统就无法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下文将结合相关规范对市政综合管廊中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继电保护系统也要跟上其稳定性。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电力系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不断进步也会带来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不断更新完善,相关从业人员应当积极更新自己的认知理念,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全面提升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就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推动了国家电力发展,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电力。现阶段,国内外科研团队不断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研究力度,同时还整合分析了电力系统当中所存在的难点,从而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理论、方案、试验及应用。 1发展现状 对电网而言,电力系统及其设备较为复杂,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和各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假如发生了故障,就会对整个线路当中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处理的不够及时,就有可能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实际运行的时候,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就是将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际结合起来,将系统自动化处理的能力有效提升上来,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还能够对所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进行判断。而在电力系统当中,对系统一次设备保护作用的就是继电保护系统及其相应的配套装置,再者,继电保护的性能也随之有着很大的提高。目前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电力系统稳定、安全性,在继电保护当中充分应用自动化技术,去除以前以继电器为主要原件的继电保护,更换为集成电子板及自动化一体的保护,将系统自动化与继电保护实际相结合,有效确保了继电保护快速性、选择性、灵敏性及可靠性。 2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优势 ( 1)结构简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远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力结构更加趋向于简单化。特别是就近几年的情况而言,电力系统改造的进展较快,就其内部结构方面而言,虽然较之前来讲变得更为简单,然而在功能方面则是有增无减。
简介:1991年,郭增建发现1912~1914年缅甸、云南峨山和安达曼群岛3次7级以上地震发生后产生大量水汽,导致1915年珠江特大洪水.2005年3月26日,王涌泉向有关方面反映苏门答腊巨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6月珠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巨震引起地壳释放出携热水汽,叠加到西南气流上,季风爆发后,被带到中国的华南地区形成暴雨.由于地下裂隙复杂和不畅,放气可滞后1a.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南海地区850hPa水汽通量距平明显呈现出高峰值.杜乐天等判读美国MOPITT的850hPa高度地球排气图,发现2002年9~11月印尼上空几百万km2有高出常年10倍以上的C0强烈排气.震前数月,印度洋东北部有持续性"长波辐射".对苏门答腊震区地震前后的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过程的分析,发现了在地震前20d里,震中附近潜热通量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变化.巨灾预测属世界科学难题.重大自然灾害一经发生,极易借助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引发出一系列灾害-由损失较轻灾害扩展为损失较大灾害,从一个地域空间扩散到另一个更广阔的地域空间.因此,利用卫星遥感、红外技术分析大地震前后水汽变化,进一步探索地气耦合机制,是一个关键科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