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浙江地区小儿性早熟的病因及证候分布。方法采用调查表临床研究的方法共调查儿童192例,经Spearman检验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的患儿中女童占95.8%,男童占4.2%。性早熟的发病情况与食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与父母青春期发育情况、患儿出生时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无相关性。186例性早熟儿童中136例属于肾虚火旺型(占73.12%),36例为肝经郁热型(占19.35%),14例为痰湿阻滞型(占7.53%)。结论性早熟以女童多见,病因学分析显示本病发病与使用牛初乳、蜂皇浆、蚕蛹等有相关性,临床中以肾虚火旺型为常见。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20年有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建立信息采集表,使用统计软件,对中医证型、证素及症状进行频数、频率统计,聚类分析。结果通过对提取的症状尝试3~6类进行分析,结果4类较为满意:1)自汗、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便溏、食欲低下、咳喘、舌淡、苔白、指纹淡红;2)口气臭秽、大便偏干、口干欲饮、厌食、苔黄、指纹深红;3)急躁易怒、五心烦热、面色少华、食欲不振、咽干、唇淡色白、大便先干后稀、脉弦;4)五迟五软、肌肉松弛、面色少华、鸡胸龟背、形体消瘦、毛发稀疏、指纹淡紫。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证型为肺脾两虚型、积热内蕴型、脾虚肝旺型、肾虚骨弱型。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综合护理管理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我院早产儿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家长掌握日常护理、生长发育知识、正确喂养技能分别为94.0%,92.0%和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70.0%和62.0%;干预组开奶时间为(1.90±0.41)d,短于对照组的(3.43±0.60)d(P〈0.05);干预组7d后吃奶量为(219.52±20.14)mL,高于对照组的(175.82±16.31)mL(P〈0.05);干预组黄疸持续时间为(11.29±2.43)d,低于对照组的(14.52±2.71)d(P〈0.05);干预组发生感染和营养不良分别为5例和13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和19例(P〈0.05);干预组体质量和身长增长分别为(21.42±2.01)g/d和(0.91±0.15)mm/d,均高于对照组的(18.13±1.80)g/d和(0.85±0.27)mm/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家属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
简介: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对规范病区药品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21年7月开始在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实施前(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病区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达标率高,P<0.05。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提高各类药品管理达标率,保证药品管理规范性,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寻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6例住院和门诊哮喘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部分进行了对照研究,分别为哮喘急性发作的激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研究,中度哮喘发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研究,哮喘家庭管理组与哮喘非管理组对照研究,验证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激素治疗组中患儿急性发作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常规治疗组,哮喘缓解天数也少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Ⅰ和Ⅱ,西药治疗组Ⅰ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Ⅱ;家庭管理组哮喘儿童年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非管理组,发作程度明显轻于非管理组。结论不同治疗方案和管理方案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不同。
简介: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月12月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期间随机选择使用高危药品治疗患者50例,分析总结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状况、患者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120次检查中发现药品摆放零乱不集中1例(2%),标识不清1例(2%),未出现存储不当、药品近效期状况。患者用药中未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合理状况,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4%)。结论: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良好,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可提升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