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于2022年1月开始实验,于2023年6结束,取该期间我院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炎患者35例为样本,依据入院先后顺序作为分组考量,取前17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观察组,以后18例实施康复护理并作为观察组,将不同干预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实施统计,借助统计学系统(SPSS)完成分析,观察结果差异,以验证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另一组,生活质量数据优于另一组,同时护理满意度呈现较高数值(P﹤0.05)可见确切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原发性膀胱炎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有效性明显,适合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2012年 2月至 2014年 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43例给予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其术后效果,并与我院 2010年 1月至 2012年 1月收治的给予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的粘连性肠梗阻 41例患者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为 6.9%,对照组为 21.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术中静脉麻醉药是否与血糖变化相关联。方法 随机选取 50 例全麻非心脏手术患者,记录年龄、体重、麻醉诱导药物用量,并进行麻醉诱导前( T0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 5min( T1 )、手术开始后 10min( T2 )、1h( T3 )、2h( T4 )、3h( T5 ) 血糖监测。 结果 术中各阶段患者血糖发生波动变化,T1 、T2 、T3 、T5 与前一次血糖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时咪达唑仑、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与 T1 血糖变化量呈现负相关性,分别在不同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全麻术中静脉麻醉药物抑制血糖代谢,影响血糖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运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手段,其临床实施效果以及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指标观察。方法:选取2019.02-2021.09期间我院48位甲状腺良性瘤患者,予以常规组24人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24人给予小切口切除术,对比手术指标和术后美观性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同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常规组短(P<0.05)。并且切口美容评分(7.83±1.24)比常规组(4.24±1.55)高,发生并发症率4.17%更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甲状腺良性瘤使用小切口切除术能有效保障治疗效果,其安全性更高,术后美观性更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此建议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共收治7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以及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自理能力、行走能力方面评价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采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日常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腰骶丛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腰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腰骶丛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腰骶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腰骶丛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腰骶丛神经对腰骶丛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腰骶丛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时应用达比加群酯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并于围术期进行抗凝治疗,依据用药差异分组,各38例,A组用药华法林,B组用药达比加群酯,比较2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用药后,A组INR、PT及APTT比用药前增加,B组APTT比用药前增加(P<0.05);A组血栓栓塞率7.89%,B组是5.26%(P>0.05)。结论于心房颤动患者展开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时应用达比加群酯表现出有效性强、安全性高的特征。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神经功能情况及治疗后7、15d脑水肿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第7、15d绝对脑水肿体积、相对脑水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BDNF与脑水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r=-0.452、-0.441、-0.512,P〈0.05),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减轻脑水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