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明确Ⅱ类颌间牵引对成人高角拔牙病例牙颌面垂直向的影响.方法收集194例高角成人正畸拔牙病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的主要垂直向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正畸支抗类型和是否悬挂Ⅱ类牵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传统支抗不牵引组22人,传统支抗牵引组91人,种植支抗不牵引组35人,种植支抗牵引组46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传统支抗两组间和种植支抗两组间治疗后牙颌面垂直向变化的差异.结果传统支抗牵引组MP-SN增大(0.5±1.3)°,PP-MP增大(0.2±1.5)°;传统支抗不牵引组MP-SN减小(0.2±1.6)°,PP-MP减小(0.5±1.6)°.这两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种植支抗两组患者各垂直向指标变化均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传统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垂直向开大.而种植体支抗高角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并不能显著改变牙颌面的垂直向高度.
简介:目的:评估边缘形态与粘接剂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因素对全冠边缘适合性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制作预备体长6mm、直径10mm、聚合度12°的树脂模型60个,按不同边缘形态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模型进而被随机平均分为3个小组。每一模型进行四点标记,常规制作钴铬金属全冠,按标记点就位。边缘形态(因素A)选取2种:A1为凹面肩台,A2为直角肩台;粘接剂(因素B)选取3种:B1为聚羧酸锌水门汀粘接剂(ZPCC),B2为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GIC),B3为RelyXUnicem树脂水门汀粘接剂(RC)。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分别对6组金属全冠进行粘接处理,每个金属全冠均采用10kg载荷加压至粘接剂完全固化。每个金属全冠在代型上粘接前后分别用SMZ745T体视显微镜于四个标志点处对边缘终止线到冠边缘外侧之间的垂直边缘缝隙进行拍照,用Image-ProPlus6.0软件系统进行测量,计算粘接前后冠边缘缝隙的浮升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粘接后A1B1、A1B2、A1B3、A2B1、A2B2、A2B3六组边缘浮升量分别为(64.84±35.62)、(47.47±28.27)、(107.78±56.91)、(69.68±39.44)、(58.44±38.39)、(131.90±66.18)μm。A1B2组边缘浮升量变化最小,A2B3组最大。边缘形态不变时,应用不同粘接剂粘接时的样本浮升量两两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同一种粘接剂时,不同边缘形态的样本浮升量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形态和粘接剂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考虑到边缘适合性,边缘形态与粘接剂相互之间对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临床上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时,建议选择凹面肩台并选用CX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粘接。
简介:目的使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中营养缺乏自噬因子1(NAF1)的表达,观察对NAF1基因的沉默效果,并测定沉默后Tca8113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建立小干扰RNA(si-NAF1)组、阴性对照(si-NC)组、对照(vector)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NAF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法观察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与vector组相比,NAF1-siRNA干预Tca8113细胞后,si-NAF1组N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χ^2=25.65,t=-17.1,P〈0.05),cyclinD1、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cyclinD1=-14.7,tMMP-2=-9.6,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t=-36.77,P〈0.05),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t=-12.33,P〈0.05),侵袭能力明显降低,si-NAF1组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少于vector组。结论通过siRNA技术降低NAF1表达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水平抑制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Tca8113细胞的侵袭能力。
简介:目的:比较平台转换和平齐对接两种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在固定修复时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其中41例患者植入平台转换种植体53枚,54例患者植入平齐对接种植体88枚。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功能负载12个月时,四个时间点拍摄X线片,测量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种植体植入当天,上部结构完成时,功能负载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台转换种植体和平齐对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00±0.00)、(0.08±0.04)、(0.24±0.16)、(0.36±0.19)mm和(0.00±0.01)、(0.18±0.12)、(0.65±0.38)、(0.79±0.41)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台转换种植体在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方面比平齐对接种植体有明显优势。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增殖和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来源的BMSCs,二次离心法提取大鼠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体积浓度为10%PRP的培养液培养BMSCs作为实验组,不含PRP者为对照组,检测大鼠BMSCs的增殖和矿化情况。结果PRP组在MTT法检测中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吸光度(OD)值,但是其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值和矿化结节形成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而早期可抑制其矿化。
简介:目的探讨反复熔铸对镍铬烤瓷合金在人工唾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试样由镍铬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2、3、4及5次熔铸(即Ⅰ、Ⅱ、Ⅲ、Ⅳ、Ⅴ代试样)后,再经铜导线焊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测试面氧化铝砂纸磨光和布轮抛光而成。试样浸泡于人工唾液中[温度为(37.0±1.0)℃,pH为7.4±0.1]24h后,参考ISO10271(2001)标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测试其抗腐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腐蚀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各代试样间Ecorr、Ep、Rp、Icorr等电化学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表明,Ⅱ代Ep大于Ⅰ代(P=0.023),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观察,极化扫描后试样表面产生腐蚀.但各代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镍铬烤瓷合金经反复熔铸5次后电化学腐蚀没有明显改变。
简介:目的探讨配准标记点外形差异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4种不同外形的配准标记点,配准试样锥形束CT(CBCT)三维图像与其原始设计三维图像,而后通过测量配准后试样的2种三维图像间的距离差,来分析不同外形配准标记点对三维图像配准精度的影响。结果配准偏差分别为立方形(0.0938±0.0062)mm、球形(0.0854±0.0056)mm、圆柱形(0.1032±0.0061)mm、圆台形(0.0972±0.0062)mm,仅球形配准标记点组与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选的几种配准标记点均可较好地实现三维图像配准,相比较而言,球形配准标记点具有更高的配准精度。
简介:鼻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亚洲和拉丁美洲,而西方国家发生率很低,该文旨在研究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与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生的关系。2000—2005年间,日本5所、韩国和中国各1所大学医院参与此项研究,试验组88例。对照组305例。对年龄、性别和国家因素调整后。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比值比(OR值)为:农场主4.15,农民2.81,杀虫剂使用者4.01,垃圾焚烧场附近居民11.65,先前饮酒者2.95,当前吸烟者0.49。工作期间对杀虫剂采取戴手套、口罩、顺风喷洒防护措施的农民OR值分别为3.30、1.18、2.20,远低于未采取防护措施者。结论:杀虫剂和化学溶剂是鼻NK/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生活方式及环境是鼻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口腔鳞状细胞癌是-种特殊的以局部侵袭和颈淋巴结转移为特点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晚期常有较大范围的缺血甚至坏死,使肿瘤组织同时酸性化和缺氧。缺氧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的高表达,它是肿瘤危害性和危险性的决定因素之-。HIF-1是细胞缺氧应答的关键调控因子,在缺氧环境下,羟基化被抑制,HIF-1的α、β亚基结合成异二聚体,形成稳定HIF-1-DNA,HIF-1α被激活。活化的HIF-1是包括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内的很多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调控它们的转录活性。VEGF在肿瘤中表达,既是血管通透因子,也是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调控着肿瘤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增殖、代谢、抗凋亡和移行的生理通路。已有研究表明,缺氧在口腔癌进展(增殖和转移)、药物抵抗和预后方面起主要作用,本文阐述了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基本生理特征,分析了HIF-1α、VEGF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效应及与其相关分子的作用,并评价了它们作为治疗靶点和预后判断生物标记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低氧环境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常氧条件和低氧(1%O2)条件下培养PDLCs,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低氧诱导前后PDLCs生长速度的差异;流式细胞术比较PDLCs凋亡水平的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HIF1α-Si)转染PDLCs,检测低氧诱导下HIF-1α水平、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结果:人PDLCs在低氧环境中培养48h后细胞活性显著抑制,凋亡水平增高,HIF-1α在蛋白和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小干扰RNA(siRNA)转染PDLCs并于低氧下培养后HIF-1α表达明显降低,同时细胞活性增加、细胞凋亡显著下降。结论:低氧能通过上调HIF-1α表达抑制PDL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简介:目的:评价侧向加载条件下,不同牙体剩余量对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将正畸拔除的单根前磨牙分为5组(0mm组、1mm组、2mm组、3mm组和对照组),离体牙行纤维桩复合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使用速率为1mm/min的45°角侧向加载;结果:0mm组的荷载力值(600.94±83.30N)和1mm组的荷载力值(665.46±58.81N)小于2mm组(949.94±74.80N)、3mm组(1004.52±93.99N)和对照组(1026.87±79.59N),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纤维桩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体,随着牙体剩余量的增加,修复体的抗折能力也增加,因此,临床上要尽可能保留较多的牙体组织,使修复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桩核系统修复对不同程度磨牙缺损的抗折性能影响,为临床选择桩核系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2—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完整人上颌第一恒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制备成轻、中、重度牙体缺损模型。各组再分别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FPC)+金属全冠修复和铸造镍铬桩核(CPC)+金属全冠修复,各5例。在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静态压力加载,直至牙体断裂,记录折裂时的载荷值及折裂模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样本折裂时的载荷值为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重度缺损组;3组应用CPC修复系统折裂时的载荷值均大于应用FPC修复系统者。3种缺损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C或CPC修复轻度牙体缺损的折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中、重度牙体缺损,应用FPC与应用CPC修复的折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F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86.67%(13/15)可再修复,而应用CPC修复系统的样本折裂后仅有20%(3/15)可再修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缺损的加重可导致抗折性能下降;磨牙轻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玻璃纤维桩核冠修复;中、重度牙体缺损时,推荐选择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玻璃纤维桩核冠更利于折裂后再修复。
简介:目的:研究上中切牙不同基底冠材料全瓷冠受载时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运用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全瓷冠(双层冠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选择氧化锆全瓷冠、氧化铝全瓷冠为实验组,贵金属烤瓷冠为对照组,施以不同部位静态载荷模拟加载,分析其应力分布趋势的异同。结果:应力分布云图显示,不同基底冠材料的全瓷冠应力分布趋势相同,载荷区和全冠颈缘为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极值点位于载荷点。不同基底冠材料全瓷冠的应力值不同,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加,基底冠的等效应力极值相应增加,而饰面瓷则适当减小;基底冠弹性模量的增加也会使得基底冠与预备体界面、基底冠与饰面瓷界面以及邻面颈缘的张应力显著提高,饰面瓷的张应力则稍有下降。结论:高弹性模量基底冠可降低上中切牙全瓷冠饰面瓷的折裂风险。
简介:目的:改善种植体周围骨质量对于种植体植入术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显著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在本研究中,在不同雷奈酸锶(Strontiumranelate.SR)浓度(锶离子[Sr^2+]浓度分别为0、2、20、40和80mmol/L)溶液中实现钛表面雷奈酸锶-壳聚糖涂层的包覆,以期利用锶离子(Sr^2+)促进骨组织结合的作用。采用X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表征载雷奈酸锶的壳聚糖涂层的理化性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opticalemissionspectrometry,ICP-OES)测定药物涂层溶解/释放机制。同时,通过研究原代成骨细胞(PrimarYosteoblasts,POBs)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关键成骨基因表达定量分析评估体外细胞应答水平。结果:XRD和FTIR结果显示.只有少量雷奈酸锶通过氢键或共轭效应与壳聚糖发生化学反应。Sr^2+的爆发性释放期(70%-85%)出现于最初三天,紧接着进入较为缓慢的释放阶段。当雷奈酸锶处于较低浓度(2mmol/L或者20mmol/L)时.载有雷奈酸锶的壳聚糖涂层对细胞应答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原代成骨细胞增殖上升.ALP活性增加以及人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Runx-2)、ALP和骨钙蛋白高表达;但当雷奈酸锶处于较高浓度(40mmol/L或者80mmol/L).该涂层反而抑制原代成骨细胞(POB)生长。结论: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钛表面包覆的雷奈酸锶负载壳聚糖涂层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为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一个潜在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评价3种不同液体模拟髓腔流体压力对3种粘结系统与牙本质粘结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磨平完整人磨耠面至中层牙本质深度,分别用去离子水、磷酸盐缓冲液和人血浆模拟15mmHg牙齿髓腔压力.涂布3种粘结剂:单瓶装全酸蚀粘结剂.SingleBond(3MESPE);一步法自酸蚀粘结剂.G-Bond(GC牙科)和iBond(HeraeusKulzer)。堆塑2mm高度复合树脂。粘结堆塑完成后.所有样本均浸泡于37℃人工唾液中.并置于20mmHg髓腔压力下24h。万能测试机测试每个样本的微拉伸强度,并记录每个样本的断裂模式。数据用ANOVA和Bonferronipost-hoc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设置P≤0.05。结果:在SingleBond粘结剂中,去离子水表现出比血浆和磷酸盐缓;中液更高的微拉伸强度;在G-Bond中,去离子水与磷酸盐缓冲液微拉伸强度无明显差异.但人血浆微拉伸强度较低;相反.在iBond中.3种液体微拉伸强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样本断裂模式主要为粘结界面和混合模式断裂。结论:不同液体模拟髓腔压力会影响粘结剂与牙本质问的粘结效果.全酸蚀相比自酸蚀粘结系统粘结效果受髓腔压力影响更敏感,粘结剂中含有蛋白质凝固成分比不含这些成分的粘结效果好。
简介:目的:探讨中间普氏菌培养上清对牙龈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系列浓度的中间普氏菌培养上清作用于牙龈成纤维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实时定量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RANKL、OPG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计算RANKL/OPG的比值。结果: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随中间普氏菌培养上清浓度的增加而减少,50μg/mL时,显微镜下没有活细胞存在。在mRNA水平上和蛋白水平上,RANKL/OPG的比值在12.5μg/mL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间普氏菌培养上清可诱导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表达RANKL和OPG,破坏RANKL/OPG比例的平衡,影响破骨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微环境,在破骨细胞分化和牙周炎骨吸收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