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患眼眼轴长度的相关。方法以本院眼科2011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经筛选后的11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眼轴长度分为2个对照组,统计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取其平均值作为对比。结果眼轴长度≥26mm、〈29mm组50例(79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58±0.07;眼轴长度≥29mm组32例(37眼),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15±0.06。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通过统计处理,t=4.05,P〈0.05,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说明高度近视白内障眼白内障摘除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眼轴长度增长而相应下降。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其眼轴长度成负相关性。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眼底病中的常见病,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对DR发病分子机制的不断研究,人们对DR的认识更进一步,认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可能是D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启动因子,并通过多种相关分子的作用导致DR的发生。本文围绕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及其相关分子在DR中的表达做系统阐述。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64耳)OSAHS患儿及26例(52耳)健康儿童行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32例0SAHS患儿中,鼓室导抗图A型16耳,B型24耳,C型18耳,Ad型4耳,AS型2耳;正常听阈12耳,轻度聋48耳,中度聋4耳。患儿组各频率气导听阈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OSAHS患者异常导抗图增加,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峰压值偏向负压,出现气导听阂的提高。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mtDNA)14484位点突变患者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临床确诊或疑诊LHON的患者进行mtDNA检测.对3例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的家系做深入调查并收集相关病史及临床资料,抽取15例家属的血样进行mtDNA检测.结果:存在线粒体DNA突变的62例(62/119,52.1%)中,14484位点突变仅3例(4.8%).该3例3个家系56例中,28例有眼部症状,外显率50%.发病经过和临床表现类似11778位点突变的LHON,但其中视力恢复者17例(60.7%).15例家属的血样检测再次证实为14484位点突变.结论:我国LHON患者中14484位点突变者少见,其临床表现与11778位点突变者相似,惟视力恢复率高.
简介: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1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HAMD)、焦虑评分(HAMA)。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4.04%(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3.68%(P〈0.05);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简介:AIM:TotrainTibetanmonkey(Macacathibetana)forintraocularpressure(IOP)measurementinconsciousstateandobtainnormalIOPinconsciousTibetanMacaque.·METHODS:Thetrainingwasbasedonaward-conditionedbehavior.Foodstimulationandhuman-animalinteractionwereusedinthistraining.·RESULTS:TrainedTibetanmonkeyscalmlyacceptedIOPmeasurementbytheTonoVet?誖reboundtonometerwithoutsedationoranesthesiaandtheirIOPvaluesweresimilartootherprimates.·CONCLUSION:Human-cultivatedThibetanmonkeysaretamable,andcanbeusedforbiomedicalresearchsuchasophthalmicresearchwithoutanesthesia.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的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及内皮细胞记数.术后随访3~10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10例(10,17),0.3-0.5有5例(5,17),0.1~0.3有2例,(2/17).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记数1837±326个/mm2,术后3个月为1750±432个,mm2,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内皮细胞损失率为6.2%.术中均无并发症出现,17眼术后角膜移植片均保持透明,术后1眼一个月后出现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移植片恢复透明.结论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根据移植片情况,注意术中操作,巩膜隧道小切口ECCE+IOL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眼部的表现,是〈75岁成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定期随访检查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都有助于降低因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的发生率,但其机制仍不明确。蛋白质组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蛋白质水平上研究DR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手段,该技术可以一次性研究大量蛋白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DR并不是由单一蛋白质启动的疾病,而是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的病理过程。目前,绝大多数鉴定出的差异性蛋白质其功能都不太明确,而且各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调节关系。我们就其在DR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NPTS)对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量的影响,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NPTS降眼压的机制。方法用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bovineserumalbumin:FITC—BSA)于术后7d分别对手术后的兔眼模型组和正常兔眼组进行前房持续灌注30min,灌注毕处死家兔,摘除双侧眼球,并将组织分离为前巩膜、后巩膜、前葡萄膜、后葡萄膜、视网膜和残余液体等6种组织。测定每种组织的荧光强度,计算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实验组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前房水再现量均以前葡萄膜、前巩膜和残余液体为多,实验组术后葡萄膜巩膜通道各组织房水再现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能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流出量,房水主要由前巩膜排出。
简介: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性,并评价这种手术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患者22例22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27mo,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时长、义管长度、随访时间、义管的通畅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是否满意,分析数据结果,评价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意义。结果: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5%(21/22),患者总体满意度为68%(15/22)。术后并发症包括鼻腔肉芽组织包裹义管下口2例(9%),中鼻甲黏膜堵塞义管下口3例(14%),鼻黏膜覆盖义管下口1例(5%),义管管腔被分泌物堵塞5例(23%),异物不适感10例(45%),干眼2例(9%),鼻腔分泌物逆流入结膜囊8例(36%)。结论: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遗留面部皮肤瘢痕。
简介: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03/2011-04在邢台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虹膜嵌顿术的深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例26眼,全部的病灶的范围均〈(5×5)mm2,角膜刮片检查真菌菌丝全部为阳性;前房积脓(+),病灶均较致密,术前不能确定病灶累及深度;在术中,当病灶剖切至接近后弹力层深度时,根据临床特点,对于病灶累及角膜全层,但直径≤1mm的患者,人为在残余病灶的近周边处刺透角膜,造成角膜穿孔,自角膜穿孔或破溃处注吸前房积脓和抛光内皮斑后,将相邻近的虹膜嵌顿在角膜穿孔处,并用缝线固定1~2针,最后行结膜瓣遮盖术,尽量保持水密,术后继续给予抗真菌治疗并密切观察。结果:患者26例中有5例在病灶剖切中自行破溃,3例在病灶剖切中不慎切透,18例角膜基质床在剖切过程中完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44±2.21d;24例感染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2例因感染未控制而改为角膜移植术,最终控制感染。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是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感染,为以后的增视手术创造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