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加重1。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密集黄豆蚕豆大小的暗红色扁平丘疹、结节,偶见水疱,可见粟丘疹、抓痕及色素沉着;双手背、足背及肘伸侧散在类似皮损。COL7A1基因c.1241-6G>A杂合变异,剪切位点变异。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主因全身黑色斑丘疹30余年、左眼内眦下方浅溃疡4个,于200772日就诊我院。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黑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多发性 基底细胞癌
  • 简介:目的:观察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国际勃起障碍功能问卷评分与患者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0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袁、抑郁自评量表及一般健康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勃起功能障碍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率64.1%(77/120),抑郁情绪的发生率75.8%(91/120)。焦虑和抑郁得分均较国人常模明显升高(P〈0.01);回归分析显示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与婚否、病程、一般健康状况、抑郁、焦虑密切相关。结论: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发生率较高,焦虑、抑郁、病程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提示性病后勃起功能障碍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勃起功能障碍 抑郁 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嗜酸性脂膜炎(E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40±20.16)岁,病程1-2。皮损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丘疹和斑块,瘙痒剧烈。实验室检查: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2骨穿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形态正常;1骨穿提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组织病理示皮下脂肪弥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累及小叶和(或)间隔,部分伴有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炎细胞浸润。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皮损可消退,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反复;单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者,疗效不佳。结论:嗜酸性脂膜炎皮损变化多样,临床不易辨认,组织病理具有特征,但查找潜在病因是关键。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共39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非正规驱梅治疗34;③临床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症状体征消失的有11、症状体征好转17、无改善3。结论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梅毒 先天性 临床特征 青霉素
  • 简介:报告1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阳性,滴度1∶32;TPPA阳性。诊断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 标签: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简介:报告1网状青斑样血管病。患者女,21岁,四肢广泛的青紫色网状斑5,伴足背踝关节复发性疼痛性溃疡3,愈后留有瓷白色萎缩瘢痕。

  • 标签: 网状青斑 溃疡 白色萎缩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完善辅查和对症抗感染治疗后,行左5跖骨头溃疡切除术(左5趾骨、跖骨切除)+皮瓣成形术。结果:该患者溃疡恢复好,术后足X线示骨髓炎控制,骨质无异常。结论: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麻风 复杂性溃疡 手术
  • 简介:患者女,58岁。右侧小趾外跖侧根部淡红色斑块5,皮损反复出血,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肿瘤位于表皮内,与表皮相连,界清,真皮乳头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瘤细胞大小形状一致,呈立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核嗜碱性,可见导管分化,细胞间桥。免疫组化示:CEA(-),EMA(+),S100(-),PAS部分(+),P53部分(+)。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完整切除,随访未复发。

  • 标签: 小汗腺 汗孔瘤 足部 文献复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面部、四肢起褐色斑片3,于20131125日就诊。3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内侧起皮疹,自行外用'卤米松'后疗效不明显,皮疹逐渐发展四肢,遂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行皮肤病理检查后诊'汗孔角化症',先后予'维甲酸、雷公藤多苷、秋水仙碱、沙利度胺、环孢霉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口服,外用'尿素软膏、卤米松、地奈德、他克莫司'等,病情无明显改善,遂来

  • 标签: 汗孔角化症 浅表播散型 病例报告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外阴肿物伴瘙痒3余,于2009925日就诊。患者3前龟头冠状沟处出现一粟米大小质中菜花样肿物,于当地医院诊断"尖锐湿疣",未治疗,肿物逐渐增大,瘙痒加重。1前肿物破溃,于外院临床诊断"尖锐湿疣",未作HPV分型检查;给予口服及静点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多种抗生素治疗,肿物瘙痒感暂时减轻,但反复发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梅毒 生殖器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主因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1余,于2009611日来我院就诊。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红斑、丘疹,渐累及全身,且出现水疱、脓疱、结痂,自觉瘙痒,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后症状稍缓减,但停药后加重。既往健康,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

  • 标签: 糠疹 苔藓样 痘疮样 急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躯干、四肢皮疹半年来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起红斑、小丘疹,上覆细薄鳞屑,部分丘疹顶端水疱、破溃,形成溃疡、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瘢痕,皮疹成批发生。曾在外院诊断湿疹,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6/10kPa。

  • 标签: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临床表现 皮肤组织病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主因头皮色素斑14,中央隆起肿块,渐增大2余,于2004111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出生后始于左侧枕部出现大片状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头部
  • 简介:报告1巨大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患者男,因头皮结节、斑块28就诊,病理检查示:真皮浅中下层密集或散在分布团块状深蓝色钙盐沉积,周围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 标签: 特发性皮肤钙质沉着症 病理 诊断
  • 简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作为现代辅助生育技术(ART)的代表,在不孕不育病症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该技术在助孕过程中,多胎妊娠率也随之增加,有关研究结果显示,IVF-ET周期中双胎妊娠率29%,三胎妊娠3.7%,分别是自然妊娠的14倍和54倍。其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增加直接导致了双卵三胎的概率也比自然妊娠高,双卵三胎形成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现认为可能与控制超促排卵(COH)、卵母细胞透明带显微操作及体外培养微环境、囊胚移植等因素相关。近期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发现IVF双卵三胎1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多胎妊娠 双卵三胎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主因面部溃疡4于200812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4前无明显诱因左面部鼻唇沟处起一粉刺样丘疹,微痛,偶痒,自行挤破,形成溃疡,逐渐增大,波及左眼内眦、右眼

  • 标签: 基底细胞
  • 简介:报告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患儿女,10岁,右下腹、外阴萎缩5,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情况:右下腹、右侧会阴、阴唇部可见境界清楚的萎缩斑片,萎缩凹陷区皮下血管清晰可见。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胶原纤维减少,真皮血管扩张充血,浅层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层、脂肪细胞呈团块状,少许坏死。

  • 标签: 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