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舒芬太尼异丙酚全静脉靶控输注麻醉(TCI)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不同呼气末CO2分压时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30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TCI麻醉,麻醉前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测定其脑血流速度变化数据作为基数,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约20分钟后开始行CO2气腹。根据监测呼气末CO2分压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组(N=15),在气腹后通气条件不作进一步调节,维持患者呼气末CO2分压为45mmHg左右;第二组为适度低碳酸血症组(N=15),在气腹后增加每分通气量,维持CO2分压在33mmHg左右。在气腹过程中取8个不同时间点记录脑血流变化特征。结果:第一组脑血流速度随CO2分压升高而升高,而第二组没有这种显著变化。脉动指数在观察过程中维持稳定。结论:本临床观察提示,在异丙酚TCI加舒芬太尼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患者呼吸末CO2分压升高可引起脑血流增加,预防性过度通气能减少因气腹中加。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流 呼气末CO2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温度5种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17℃、21℃、25℃、29℃、33℃、37℃41℃七个不同温度条件下,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氟烷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结果:5种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温度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P<0.01);不同挥发性麻醉药温度系数37℃条件下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呈直线相关(P<0.01)。结论: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麻醉药在30%脂肪乳中分配系数逐渐下降;分配系数愈大挥发性麻醉药,温度分配系数变化影响愈大。

  • 标签: 挥发性麻醉药 温度 脂肪乳 分配系数
  • 简介:一、大会源流: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成立于1922年,由麻醉医生及从事麻醉相关领域工作医生自愿组成国际性、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麻醉临床科研发展。会议上大会组委精心组织T21场专题讲座、20场讨论分会6场超声技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神经阻滞、经食道超声)操作演练(Hands-OnWorkshop)。与会代表分别就临床危重患者处理、围手术期治疗、麻醉药理学、疼痛、局部麻醉、小儿麻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科研,从丰富精彩学术内容到同步化讨论,为每位参会者学识水平提高提供了良好机会。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器械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价值。方法:2001级2002级共78名实习同学随机分成两组,A组同学使用电教加模拟器械讲解模拟操作后临床实习查体,B组同学仅使用电教培训后临床实习查体,由同一教老师打分,评估两组同学妇科临床操作准确性。结果:对比两组同学内诊检查准确性及后穹窿穿刺准确性,高分段在A组分布均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器械使用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值得推广一种教学方法。

  • 标签: 妇产科模拟器械 学生基本技能 培养
  • 简介:目的:观察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期间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微管相关蛋白-2免疫活性影响,进一步探讨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低温组,后两组又分为再灌注6h、48h、96h三个亚组。采用本科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定MAP2免疫活性,观察再灌注48h、96h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结果:再灌注96h时,低温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常温组(P<0.01)。常温组再灌注6h、48h96h,海马CA1区CCO活性降至假手术61%、48%43%(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81%、69%51%(P<0.05或P<0.0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常温组再灌注6h、48h96h,海马CA1区MAP2免疫活性降至假手术81%、69%51%(P<0.01);低温组分别为假手术91%、86%71%,均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或P<0.01)。结论:低温通过保护CCO活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保护CCO活性作用与其抑制MAP2降解有关。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低温 细胞色素氧化酶 微管相关蛋白-2
  • 简介:吸入性麻醉剂预处理效应Cope最早发现在离体兔心肌,用异氟烷处理时,其心肌保护效应持续时间超出了给药时间[Copeta1.1997]。离体心脏灌流时予2MAC氟烷、安氟醚或异氟烷5min可以减小大约75%梗死容积,即便在缺血前10min将麻醉剂清除,该保护效应依然存在。因此称其为吸入性麻醉剂介导预处理效应。

  • 标签: 离体心脏灌流 预处理效应 保护作用 吸入性麻醉剂 脊髓 保护效应
  • 简介: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因子,DNA损伤因素刺激后可被活化,增强多种基因转录,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受体,急性期蛋白,尤其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所必需,包括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IL-1,IL-6,IL-8在炎症反应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炎症介质,而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又是多种疾病状态发生发展基础,且可导致失控炎症反应,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广泛损害,进而引起SIRS(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e)、ARDS(da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甚至死亡,因此NF-kB多种信号转导汇聚点,本文NF-B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及其及炎症反应关系作一综述,以期炎症反应控制提供治疗措施。

  • 标签: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简介:1803年Henry提出惰性气体在各种物质中溶解度概念。1891年Ostwald描述了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λ)定义。麻醉药分配系数麻醉药溶解度一种表示方法,其定义为在一定大气压温度条件下,麻醉药分子在两个相间运动达到平衡,即麻醉药在两个相间分压相等时浓度比值。

  • 标签: 麻醉药 分配系数 测定方法 惰性气体 溶解度 物相平衡
  • 简介:目的:探讨曲马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内环境不良反应抑制作用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曲马多组(T组)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异氟醚、维库溴铵复合全麻,T组于转机前10min按曲马1.5mg/kg静脉注射,C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后,转机后、8h、10h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变化。结果:T组C组CTnI、IL-6IL-8均于转机后6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两组相比,T组各指标均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每组内各指标于转机后各时点转机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曲马有效抑制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炎性反应及再灌注损伤,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 曲马多 中枢镇痛药 肌钙蛋白
  • 简介:实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间歇性胸痛两小时就诊。第一次胸痛发作住早上准备上班时,表现为胸闷、无放射,休息1-2分钟后病痛缓解。第二次胸痛发生在稍后上班时,1-2分钟后自动消失。患者很担心,自己开车到医院。由于工作压力孩子学费原因,他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最近被诊断患有早期糖尿病,要求控制饮食并需口服一种降血糖药。吸烟32年,5年前已经戒烟。每周饮酒2—3次。没有过敏史,未服用任何其他药物。略超重,且不经常锻炼。双亲已故,母亲66岁时因乳腺癌去世,父亲72岁时因中风去世。

  • 标签: EASI 12导联技术 跨科室患者 数据传输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比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肝素反跳及术后出血量影响。方法:选择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0例。I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德比例在1:1至1:5之间;Ⅱ组德比例≤1:1。分别测定血浆肝素浓度、APTT、TTACT,并记录术后出血量。结果: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前组间病人一般情况、肝素浓度、ACT、APTT及TT均无显著差异。鱼精蛋白:肝素总中和比例在I组为1:1.46±0.2;在Ⅱ组为1:0.97±0.1,两组比较P<0.01。Ⅱ组于中和结束后5min及术后第2第3h血浆肝素浓度明显较I组高,P<0.0l;Ⅱ组中和结束至术后6h,TT及ACT明显延长(P<0.01及P<0.05)。TT血浆肝素浓度显著相关(r=0.719,P<0.05),Ⅱ组中有3例术后肝素浓度高于0.2U/ml。结论:CPB时间较短心脏手术应用鱼精蛋白肝素总中和比例如果小于1:l,可能发生肝素中和不完全肝素反跳。TT诊断肝素反跳较灵敏指标,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标签: 鱼精蛋白 肝素 术后出血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临床意义
  • 简介:控制颅内压(ICP)神经外科麻醉管理重要环节之一。麻醉操作、麻醉药通气方式都对ICP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关系到疾病转归,本文对此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颅内压 麻醉管理 麻醉药 神经外科 转归 调节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这些功能主要在鼻腔完成。成人鼻腔有两侧上、中、下三个鼻甲,曲折粘膜使表面积增加。由于鼻甲呈不规则形状,吸入气在鼻腔内产生湍流,大大增加了气体粘膜表面接触机会。粘膜下丰富毛细血管粘液分泌,使鼻腔具有了加温和湿化功能。口腔传导气道尽管也有同样功能,但由于不具备鼻腔特殊结构,加温和湿化效果不好。在呼气过程中,

  • 标签: 湿化不足病人 毛细血管 粘液分泌 加温 湿化 水分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