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胰岛抵抗(IR)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关系已成为医学研究关注重点。肥胖是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脂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加重组织IR,并损伤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发生。IR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共同原因。随着对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本质认识深入,人们发现慢性炎症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IR内皮细胞功能紊乱,IR所致代谢异常导致IR某些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但IR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以黑便伴有无呕血及失血症状为主要表现。其病因有消化性溃疡、胃癌、糜烂胃炎、食道癌、胃底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等。大部后,可达到止血目的。但有少数患者经上述治疗持续黑便甚至有呕血,1996—06/2000—12笔者对此类难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在原治疗方案不变基础上。给予立止血肌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立止血 治疗 难治性 黑便 呕血
  • 简介: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加三氧治疗溃疡结肠炎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g,每天3次,治疗组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清洗肠道加用三氧疗法,治疗观察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94.29%(P〈0.05)。结论三氧疗法经结肠途径治疗溃疡结肠炎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途径治疗系统 三氧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活动肝硬化患者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活动肝硬化患者57例,其中2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8例使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治疗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VDNA、e系统血清转换等.结果治疗8个月时,临床症状改善、HBVDNA阴转、肝功能改善,以及有无合并症出现,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肝硬化,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 简介:慢性浅表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萎缩胃炎前驱疾病,如果治愈它,是防止恶变重要方法。5年来我们运用黄连温胆散加味治疗该病80例,同时选择对照组4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黄连温胆散 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
  • 简介:阿德福韦酯(ADV)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临床应用中引起肾损害情况偶有发生。我们报道1例长期超量服用阿德福韦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Fs)患者。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8年,下肢关节疼痛进行加重3年,行走困难5个月于2011年3月3日人院。患者被发现HBsAg、HBeAg抗HBc阳性20年。缘于2003年患者开始出现ALT轻度升高,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2006年出现“耐药变异”,改为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20mg/日治疗,2008年开始感觉右侧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发展到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肋骨疼痛不适,未处理。2010年11月上述关节疼痛加剧,不能下地行走,在当地医院按“风湿关节炎”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 作者: 贺孟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646200
  • 简介:反流食管炎是一种常见胃肠疾病,它主要症状是胸口灼热、酸痛疼痛。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胃食管括约肌(LES)不能完全关闭时,这导致胃酸消化液倒流到食管。反流食管炎也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它是由胃酸胃内容物倒流进入食管引起,导致食管黏膜受损炎症,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疾病。正常情况下,食道胃之间有一个称为下食管括约肌圆形肌肉,它可以收缩以防止胃内容物倒流回食道。但是,当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失去收缩能力时,胃酸胃内容物就会倒流回食道,导致食道黏膜受损炎症,从而引起反流食管炎。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常见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功能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枳术宽中胶囊组)及对照组(多潘立酮+泌特),分别口服用药,疗程4周。用药前后分别进行FD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HAMA评分)及抑郁评分(HAMD评分),用药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治疗前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较本组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用药后FD临床症状评分、HAMA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枳术宽中胶囊有效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FD患者,其症状改善较多潘立酮联合泌特更明显,费用较联合用药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短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疗效。方法160例Hp阳性病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2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0.5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停药1个月后,应用14C-UBT法检测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根除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5%,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联疗法Hp根除率高,毒副作用小,是根除Hp理想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根除
  • 简介:肝硬化病人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EV),1年后有10%~20%由小EV发展为大EV,2年中EV破裂出血(BEV)危险为20%~30%,首次出血1周内病死率达25%~50%。现知BEV是肝硬化最常见并发症主要死因,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发生率仅次于消化性溃疡,治疗棘手,病死率高。BEV首次大出血后如不进行再出血预防,约4/5病人将复发而发生大出血。在住院前6周约40%病人可再出血,仅1/3BEV首次入院后存活1年,且其病死率随出血次数增加而显著上升。

  • 标签: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再出血 持续出血 肝硬化病人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性溃疡
  • 简介:背景:胃酸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我国非糜烂反流病(NERD)患者发病中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胃酸DGER在NERD发病中作用。方法:选取在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具有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选者填写一份问卷后,依顺序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24h食管胆汁联合监测。结果:共有82例NERD患者入选,平均年龄为42.7岁±11.7岁。其中,24例(29.3%)24h食管pH监测阳性[NERDpH(+)],58例(70.7%)24h食管pH监测阴性[NERDpH(-)];43例(52.4%)为DGER阳性,39例(47.6%)为DGER阴性。联合监测结果为,82例患者中15例(18.3%)病理性酸反流与DGER并存,9例(11.0%)存在单一病理性酸反流,28例(34.1%)存在单一DGER,30例(36.6%)则无病理性酸反流,且DGER阴性。采用24h食管pH监测组对NERD诊断率为29.3%.而联合24h食管胆汁监测,则NERD诊断率升高到63.4%。24例NERDpH(+)者中,15例(62.5%)存在DGER;58例NERDpH(-)者中,28例(48.3%)存在DGER;NERDpH(+)组与NERDpH(-)组DGE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1.377,P=0.241)。结论:NERD病理性酸反流比例相对较低,联合24h食管DH胆汁监测可明显提高NERD诊断率,DGER在NERD中作用地位不容忽视。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胃酸 十二指肠 非糜烂性反流病 24H食管PH监测 24h食管胆汁监测
  • 简介:自发性细菌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最具有特征感染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0%~20%.此前,腹腔内并无原发性感染灶.SBP出现,往往意味着肝硬化病情较重,可能提示已进入病程后期,预后颇差.伴有SBP者,病死率约50%左右,其中三分之一直接死于SBP.

  • 标签: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 病原治疗 诊断 感染性并发症 SBP
  • 简介: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ESO)治疗反流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NO含量变化。方法将120例经内镜证实RE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6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两组均每天早餐前30min用水吞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4、8周后进行疗效安全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内镜表现、临床症状24h食管PH值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ESO在改善RE病人临床反流症状、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24h食管PH值〉4时间,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RE安全、有效药物,其疗效可能与NO下降有关。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表现 24h食管PH值 NO
  • 简介: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感染腹泻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重症细菌感染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大便中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转阴情况及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78.3%比较(P<0.05);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增多3.3%,低于对照组15.0%,大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转阴率为96.0%、95.0%、98.3%,高于对照组81.7%、83.3%、88.3%,且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感染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高,可作为抗菌药物首选,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腹泻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 简介:摘要 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中低体温预防效果。方法 以我院危重患者为例,从中抽取40例参与本文研究,入选者均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并根据其入院时间(2020-11至2022-01)行分组处理,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对两组不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低体温发生率,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发生率更低;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p>0.05),无差异性,而护理后对比(p<0.05),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结果(p>0.05),护理后(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各评分更高。结论 对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 简介:目的:探索阿德福韦酯(ADV)在不同时期联合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28例A组患者在开始治疗时给予ADV聚乙二醇干扰α-2a联合治疗,29例B组患者开始只给予ADV治疗,在经过平均(11.8±3.2)w治疗使血清HBVDNA≤4lgIU/ml时,再加入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48w。结果两组基线HBsAg定量分别为(4583.2±1749.3)IU/ml(4620.3±1812.4)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分别为[(759.4±72.3)IU/ml(467.6±56.9)IU/ml,P±0.05];A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1%35.7%,显著低于B组(20.7%62.1%,P±0.05);两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无显著性相差(P&gt;0.05)。结论对于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经ADV治疗降低HBVDNA载量后再联合聚乙二醇干扰α-2a治疗,可能经济、有效。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高病毒载量 HBEAG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