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用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平均分为,其中对照45,使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45,使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TNF-α、CRP以及IL-10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治疗效果,患者TNF-α、CRP以及IL-10指标能够获得显著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美沙拉嗪 双歧三联活菌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临床特征异同。方法发生HBV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HBVDNA和ALT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所有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史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逆转录酶区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M204+A181T联合突变患者比,后者不会造成HBsAg和HBVDNA水平下降(P值分别为0.3020和0.5917),也不会引起ALT(P=0.8001)升高。此外,在核苷(酸)类药物应用方面,前者单用拉米夫定比例最高(41.38%),后者由拉米夫定换用阿德福韦比例最高(34.15%)。结论rtM204位点单独突变与rtM204+rtA181T突变患者引起突变核苷(酸)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病毒学指标的水平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P基因 变异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疗效。方法78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39和对照39。给予治疗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传统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8.34±15.33)min、(287.38±100.87)ml、(2.00±2.75)d和(6.25±2.95)d,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分别为(123.87±15.77)min、(444.39±124.88)ml、(4.50±3.00)d和(9.85±4.66)d,P〈0.05];治疗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塞、腹腔感染等并发率显著低于对照(P〈O.05);治疗生存时间(47.44±6.44)个月,1a生存率97.4%,而对照组分别为(34.98±5.29)个月和82.1%(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从而可改善远期生存情况。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道穿孔 内镜下穿孔修补术 生存
  • 简介:肝硬化腹水系一常见疾病,因病情发展或诊疗不当等出现顽固性腹水(RA),又名“抗利尿性腹水”,易于发生肝肾综合症(HRS),治疗上极为困难,作者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RA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腹腔回输 顽固性腹水 临床疗效观察 自体腹水浓缩 RA
  • 简介:1999年日本内镜专家小野裕之及後藤田桌志等人首先开发出一种先端带陶瓷绝缘头新型电刀(IT刀),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大于2cm早期癌病灶,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这一手术被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良性肿瘤,治疗效果与外科相近,又可避免开腹手术带来创伤和并发症,已逐渐成为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一种标准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侧向发育型肿瘤 ESD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消化道癌前病变 护理
  • 简介:我们于2003-06-24收治了1外伤致左肩胛骨骨折、左肱骨骨折、左股骨干骨折及身体多处软组织裂伤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DKA是糖尿病患者血中酮体升高或尿酮体阳性,致使体内酸碱失衡,血中pH值下降为主临床综合征。因患者血糖增高,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粒细胞功能受损,以及转移因子没能相应地增加,加上患者受到严重创伤,易并发各种感染或伤口难以愈合。经认真实施整体护理患者未发生并发症,于2003-08-11痊愈出院。现将护理对策及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患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整体护理 多发骨折 DKA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98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50)和对照(48),对照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P〈0.05);(2)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总满意率96.00%,显著优于对照81.25%(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临床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产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间收治患者100,随机法分为对照(50常规护理)和观察(50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对比围术期指标、血压、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P<0.05。护理前,血压、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观察指标优于对照,P<0.05。结论: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可提升妊娠高血压剖宫产产妇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及护理方法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再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10mg,Ⅳ,d1-10)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28晚期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方案,显效5(17.9%);同一病人经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2-4疗程,在原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羟基喜树碱继续治疗2—5疗程,显效CR9(32.0%);化疗副作用:常规化疗,恶心呕吐13:Ⅰ度7,Ⅱ度5,Ⅲ度1。白细胞减少7:Ⅰ度2,Ⅱ度3,Ⅲ度1,Ⅳ度1。脱发12:Ⅰ度5,Ⅱ度5,Ⅲ度2。羟基喜树碱,恶心呕吐18:Ⅰ度10,Ⅱ度7,Ⅲ度1;白细胞减少8:Ⅰ度2,Ⅱ度3,Ⅲ度1,Ⅳ度2;脱发13:Ⅰ度2,Ⅱ度8,Ⅲ度3;腹泻2;皮疹1。二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联合羟基喜树碱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恶性肿瘤疗效,主要毒副作用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接受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联合化疗 药物毒副作用 口腔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症患者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相关临床特点。方法257临床确诊神经官能症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进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41.18%、27.45%、23.53%、3.92%、3.92%;51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复查胃镜显示41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症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症,Hp感染率极低;神经症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过程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共84,随机分为对照与研究,各42。研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给予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前,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研究血糖、血淀粉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P〈0.001)。入院时,APAHCEⅡ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研究APAHCEⅡ评分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P〈0.01)。研究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P〈0.01)。研究并发症发生率9.52%,显著少于对照28.57%(P〈0.05),病死率4.76%显著少于对照19.05%(P〈0.05)。结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胰腺炎 护理干预 效果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应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60,被随机分为。30患者在TACE治疗基础上给予CIK治疗,另30患者仅接受TACE治疗。取患者自体外周血或健康产妇分娩脐血行CIK培养。在TACE治疗1O~15d给予CIK细胞悬液(含1.0×10^9个细胞)外周静脉输注,连续或隔日输注1次,共3次。结果在治疗6m时,联合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87.27±29.45)ng/ml,显著低于TACE[(158.78±99.09)ng/ml,P〈0.053;联合组肿瘤大小(4.37±1.78)cm,也显著小于TACEE(5.48±1.61)cm,P〈0.051;治疗3m、6m和9m行影像学检查,联合组病灶无增多、增大,TACE在治疗3m后有4出现肝内病灶增大;联合组2a生存率53.3%,显著高于TACE33.3%(P〈0.05)。结论TACE联合CIK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有一定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术后生存因素。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ICC患者94,其中35行姑息性治疗,即肝内扩张胆管置管引流术,另59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结果经随访,本组94ICC患者生存期3~35个月,平均为(26.1±4.6)个月;1a生存率76.6%,2a生存率7.4%;单因素分析显示,ICC肿瘤数目、直径、肿瘤分化、血清CEA、CA19-9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手术方法影响术后患者生存因素(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多发、低程度分化、血清CEA大于25μg/L、血清CA19-9大于182U/ml、手术切除组织边缘肿瘤细胞阳性、淋巴结转移和姑息性手术是影响ICC患者术后生存危险因素(P<0.05)。结论ICC患者预后差,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失去根治性切除肿瘤机会,即使获得肿瘤切除而根治患者仍存在很多影响预后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认真研究这些因素,而给予相应处理。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姑息性治疗 根治性切除 预后
  • 简介:背景:夜间胃食管反流(nGE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具有相关性,并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GERD患者nGER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烧心、反流症状且食管MII-pH监测提示有nGERGERD患者,分析性别、年龄、BMI和DBInGER影响。结果:130GERD患者,97(74.6%)MII-pH监测提示具有客观nGER,其中仅18(18.6%)具有主观夜间烧心或反流症状。女性GERD患者和老年GERD患者食管容量清除能力显著减弱。肥胖GERD患者夜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周期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GERD患者。DBI≥2.5h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夜间酸反流。随着DBI延长,夜间食管弱酸反流可进一步降低。结论:GERD患者普遍存在nGER,且以弱酸反流较多,但患者主观症状较少见;女性和高龄GERD患者夜间食管容量清除能力降低;BMI≥25kg/m2可促进nGER发生;DBI≥2.5h即可显著降低GERD患者夜间酸反流指标,但以夜间弱酸反流为主患者,需尽可能延长DBI。

  • 标签: 夜间胃食管反流 晚餐-睡眠间隔时间 弱酸反流 体质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riB)患者肝组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达与肝窦病变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化法检测120CHB患者肝活检组织PDGF表达;采用电镜技术分析CHB患者肝窦病变,并分析表达变化与肝窦病变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窦病变有狭窄、阻塞、扩张、窦周隙淤血、肝窦毛细血管化等改变。PDGF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度呈一致性改变,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病理组织学分度加重,PDGF在肝组织表达逐渐明显,且轻度与中度、重度、肝硬化之间差异显著(P〈0.01)。PDGF表达强弱与肝窦和窦周隙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PDGF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CHB患者炎症进展及肝窦和窦周隙病变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肝窦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变化规律。方法13急性乙型肝炎和5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HBsAg和HBeAg转阴;在36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