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图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图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图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彩色编码血流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为0.15%~1%,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房节律紊乱。本病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我国房颤人群发病率约为0.61%,按13亿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近800万~([1])。房颤因其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易复发,转复后难维持窦性心律,血栓形成等危险成为临床的棘手问题,也是研究热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术后复发 相关危险因素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预测价值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于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术发现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8例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18例患者应用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效果.结果36例患者均在6个月后参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1例出现非本次治疗血管病变狭窄并再次行PCI术.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2.98±0.15)mm,术后即刻直径(3.14±0.4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对照组术后6个月分支血管直径(2.73±0.63)mm,比术后即刻直径(3.01±0.11)mm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药物涂层球囊对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界值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3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OPN水平,观察6个月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OPN水平界值,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浆OPN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取403ng/ml,其敏感性78.6%,特异性90.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3例(76.5%),而无事件者为4例(23.5%);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5例(22.7%)和17例(77.3%)。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76.5%和22.7%,P=0.001;RR3.365,95%CI1.490-7.597)。结论根据血浆OPN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为403ng/m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 标签: 骨桥蛋白 心绞痛 危险性评估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的比较,对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做出评价。方法将2013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测的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1)、糖尿病组(a2)、正常组(b),对着三组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过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同时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肾病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对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90例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的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30例,观其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程度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的关系,分析讨论。结果经检测,单支病变、双支、三支病变的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相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在评估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HCY Β2MG HS-CRP H型高血压冠心病
  • 简介:脑动脉闭塞致供血区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生脑梗死。而卒中急性期脑梗死灶周围存在着可逆性损伤的区域——缺血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时间就是大脑”体现了IP存在于有限的时间窗内,故在卒中急性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被公认是取得良好预后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临床上仍然缺少简单、可靠的方法来确定IP。近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准确快速地识别IP。有研究发现,

  • 标签: 卒中 急性病 血栓溶解疗法 缺血半暗带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cTnI)诊断胸部闭合伤合并心肌钝性伤的价值.方法对行肌钙蛋白Ⅰ检测并有心电图记录的78例胸部闭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60岁年龄组<59岁组cTnI变化的差异.结果78例患者中,cTnI升高24例,阳性率为29%.36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cTnI升高16例,阳性率为44%;42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中,cTnI升高8例,阳性率为1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年龄组cTnI升高平均值高于<59岁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联合检测肌钙蛋白Ⅰ可有效诊断胸部闭合伤伴心肌钝性损伤.根据心电图变化检测肌钙蛋白Ⅰ既可提高阳性诊断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

  • 标签: 胸部闭合伤 心肌钝性伤 肌钙蛋白Ⅰ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经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价值。方法该研究是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4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甲组(23例)、乙组(22例)。乙组患者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通过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甲组的疗效、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都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中,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疗效确切,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硝苯地平缓释片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两组,以性别、年龄、心率、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RDW、红细胞压积(Hct)等因素及冠脉评分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冠心病组RDW高于非冠心病组,以RDW的四等分计算冠脉评分均值,发现随着RDW的升高,冠脉评分有升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DBP,空腹血糖,LDL-C,HDL-C,RDW冠心病独立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血糖、LDL-C、性别、年龄、DBP、HDL-C冠脉评分独立相关,RDW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β=0.246,P=0.000)。结论冠心病RDW关系密切,RDW升高可能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Z种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12-AECG联合、MSCTTET联合及12-AECG,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将三种无创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运动试验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心电描记术 动脉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评价快速测定脑钠肽(BNP)对急诊呼吸困难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测定76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在急诊科就诊和急诊入院患者血浆BNP水平,以2位不知道BNP结果的心血管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的诊断为标准,评价BNP水平对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的患者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BNP≥100pg/ml诊断CHF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7.5%,阴性预测值为94.4%。BNP水平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急诊快速测定BNP有助于鉴别心源性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 标签: 脑钠肽 呼吸困难 充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5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情况。结果235例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3支冠脉病变者变时性功能不全者合并有ST段改变,心率变异呈SDNN、HF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并且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可通过心脏变时功能预测冠脉病变情况,以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变时性功能 心率变异 冠脉事件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和利尿等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的是有创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在具体的血气相应的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 心力衰竭
  • 简介:2011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4月世界卫生部长级会议发表莫斯科宣言;7月世界银行对中国非传染性疾病(NCD)的形势及应对策略发表研究报告;9月联合国大会NCD高级别会议发表政治宣言。NCD已经成为全球危机,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NCD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在内的NCD。NCD正袭击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准备好,有超过1/4死于NCD的人还处于壮年,这些人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NCD。

  • 标签: 非传染性疾病 发展中国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联合国大会 价值 责任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72例。根据CAG结果将入选病例分为CHD组(n=225例)和对照组(n=247例)。所有患者在CAG前空腹行血液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CH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PV和hsCRP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HCY(OR=1.027,95%CI:1.007—1.046,P=0.007)、MPV(OR=2.024,95%CI:1.597~2.565,P〈0.001)和hs—CRP(OR=1.079,95%CI:1.044~1.115,P〈0.001)是CHD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