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罪魁祸首,CD40-CD40L系统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枢纽,其贯穿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生发展至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全过程,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提示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简介:目的分析ACS患者血清hs—cTnT、全血BNP水平与住院转归的关系方法ACS住院患者236例,其中UA102例、NSTEMI114例、STEMI120例,入院当13均行血中hs—cTnT、BNP水平检测,并与26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比较;分析ACS患者不同转归之间血中hs—cTnT、BNP水平的差异,并行亚组分析。结果1、ACS患者血清hs—cTnT与全血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2、ACS患者中,预后不良(转ICU或死亡)组hs—cTnT及BNP均高于好转出院组(P=0.006,P〈0.001)。3、亚组分析:UA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与好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预后不良组BNP(2344±1623.3)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654.2±923.7)(P=0.001)。N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hs—cTnT(1.97±2.58)明显高于好转组(0.66±1.15)(P=0.001),而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886.1±936.5)也明显高于好转组(729.9±825.1)(P〈0.001)。STEMI患者中,预后不良组hs—cTnT水平(5.40±3.58)高于好转组(3.22±3.33)(P=0.02),预后不良组的BNP水平(1304.4±1528.8)也高于好转组(560.2±957.8)(P=0.042);结论ACS患者血中hs—cTnT、BNP水平与住院期间的转归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ACS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形成的病理基础。现在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纤维增生性疾病,有多种炎症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是这些炎症细胞中的重要的一员。本文就单核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简介:HIV/AIDS的流行导致结核病(TB)的重新出现,而TB是HIV/AIDS发病和死亡的首要诱因。AIDS和TB相互促进,共同消耗,TB可能加速HIV感染到发病,而HIV感染也会加速TB进展。文章就艾滋病和结核病的相关问题结合文献资料进行阐述,希望对艾滋病和结核病预防、治疗的深入研究有益。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中miR-155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女性(乳腺癌47例,非乳腺癌18例)的血液标本,提取全血中总RNA,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问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中的miR.155的表达水平与非乳腺癌患者相比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相比,Ⅲ期乳腺癌患者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乳腺癌相比,他和T3乳腺癌患者中miR-155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R、PR阴性的乳腺癌相比,ER、PR阳性的患者全血中miR-155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全血中的miRNA有望成为新一代的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