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实施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抽取30例置管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将全部置管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中实行PICC标准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无并发症情况发生,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自护技能、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护综合能力几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置管患者护理中PICC标准护理模式的施行,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介入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在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患者自护能力具有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实施介入治疗措施的心血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求采取随机式均分120例患者的措施,将划分后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各为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术后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后,在依从性与自护能力两个方面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采取介入治疗的心血管患者时可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促进了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护理单元模式后对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收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样本数量为80例。随机将所有实验对象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另一组则为采取单元护理的研究组,每组中各纳入患者40例,之后对不同护理方式患者的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对方式评测:研究组应对方式更优(P<0.05);自护能力评测:研究组各个指标分数更高于常规组。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护理单元模式后,其自护能力更强,护理效果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选择心内科护理单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选择随机对照实验,单组内设置40名患者,并按实验习惯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抢救护理,实验组实行心内科护理单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抢救完成后,经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确认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单元干预关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备重大临床意义,能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同时还能提升生活品质和护理满意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rem自护模式对0-2级糖尿病足(DF)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遵义市中医院内分泌科DF 0-2级患者50例,经电脑随机法均等分组,分为观察组(Orem自护模式,n=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n=25例),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AS、SDS)、自护能力(ESCA)、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SDS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Orem自护模式可改善0-2级DF患者心理状态,提高自护能力,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对照组( 48例)和观察组( 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护能力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自护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理论的脊柱创伤急性期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实验和参照各自选择4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参照组的92.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后有显著提高,各维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5.00%(p<0.05)。结论 基于中医理论的脊柱创伤急性期护理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医理论的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脊柱创伤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习惯管理理论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要将通过围绕我院一段时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的患者开展临床医学观察,将其中的94患者作为此次医学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依然进行传统护理)与细节组(在细节思维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个观察小组中各有47名患者。结果:两组患者同样的治疗条件但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其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存在差异。在护理的有效率方面,对一般组患者开展的护理中有效率仅为76.60%,而对细节组患者开展的护理有效率为91.49%,明显针对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而在治疗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一般组中的患者共出现了包括压疮以及导管脱落在内的各种风险事件为13例,发生率为27.66%。而细节组中仅发生了4例,发生率仅为8.51%,明显细节组更低(P<0.05)。结论:在此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因此在护理的方式选择上需要针对中老年患者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开展护理工作。通过此次对心内科患者的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在护理中重视细节管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能够对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