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强直性髋关节炎骨盆骨质疏松的细微结构和骨坏死的病理性征象。方法:收集北亚骨科医院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0例,其中8例行MR成像检查。分析髋部骨质疏松的特殊性和骨坏死征象以及关节软骨破坏程度。结果:髋部多发区域性骨小梁丢失、减少发生率最高85%,骶髂关节侵蚀破坏或骨性强直为100%,股骨头灶性骨坏死,吸收后表现单囊或多囊状破坏或有小死骨34%,关节破坏狭窄54%,股骨头关节软骨边缘滑膜骨化突出33%,耻骨联合吸收或硬化24%,坐骨结节骨化43%。结论:强直性髋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区域性迁移骨疏松和股骨头多发灶性骨坏死。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炎 骨坏死 X线平片 MR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MRI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的MRI资料;在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上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直接征象及伴随征象;对冠状位“裂隙征”、矢状位“幽灵征”及横断位“裂隙征”的发生率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冠状位“裂隙征”15例,矢状位“幽灵征”14例,横断位“裂隙征”4例;冠状位“裂隙征”与矢状位“幽灵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位“裂隙征”与横断位“裂隙征”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幽灵征”与横断位“裂隙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征象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5/16);外侧半月板后根部附着处软骨下骨水肿3例(3/16);胫骨外侧关节软骨损伤4例(4/16);合并外侧半月板其他节段撕裂4例(4/16);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6例(6/16),后交叉韧带撕裂1例(1/16),板股韧带缺失7例(7/16),其中外侧半月板突出5例中,4例板股韧带缺失或显示不清;合并胫骨平台骨折6例。结论: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评价外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侧半月板后根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膝关节损伤诊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院内收治的 150 例膝关 节损伤病患,随机均分两组,75 例参照组用 CT 检查,75 例观察组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诊断正确率。结果检查后,观察组诊 断正确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核磁共振能更具体的检查出膝关节损伤情况,提高诊断正确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重叠画面 反馈结果
  • 简介: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相关文献,分析半月板的解剖学特点,阐述半月板周缘性移位的概念、诊断标准,病理原因和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而对半月板周缘性移位与半月板损伤、年龄及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半月板周缘性移位,对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小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的诊断和中医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病例。在中医手法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杏了解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有15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两周后复查,仪3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四周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宽度.直观评价中医疗法在少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滑膜炎 髋关节 股骨颈 超声诊断 治疗过程 小儿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邻近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既往对RA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的检查,许多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症状出现6~12月后95%出现X线改变。

  • 标签: 高频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髋臼角)和髋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髋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髋,负角41髋。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髋臼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髋臼和/(或)股骨头囊变,以髋臼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及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及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及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 标签: 肩关节创伤 螺旋CT 横断扫描 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证实的3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0例,骶髂关节均出现不同程度软骨下骨质水肿,其中双侧24例(80%)、单侧6例(20%),软骨信号不均匀、边缘毛糙26例(86.7%),滑膜增厚、滑膜囊积液及附着点炎14例(46.7%)。结论:MRI可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宜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筛选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腰椎小关节退变又称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由此导致的椎体滑脱称退行性滑脱即假性滑脱(本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真性”二字时,是指假性滑脱),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危害在于导致椎管狭窄而引发腰腿痛。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脊柱外科学都偏重于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真性滑脱的研究,而对假性滑脱的讨论相对较少。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假性滑脱 CT征象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评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疾病活动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5例JIA患儿,对146个膝关节、踝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对56个关节进行同步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评估不同疾病活动度的结果.结果:JIA患儿关节病变超声表现主要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肌腱病变及骨质病变,其中关节积液在低、中、高活动度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1.1%、90.7%和90.3%,滑膜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18.1%、74.4%和80.6%,且疾病活动程度越高,滑膜血流信号越丰富.MRI表现主要为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肌腱病变及骨髓水肿,其中关节积液在低、中、高活动度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0.0%、93.8%和100%,滑膜增厚的检出率分别为46.4%、87.5%和91.7%.超声与MRI检查结果较为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I评价JIA关节改变可为临床评估和随访JIA疾病活动度提供影像学基础.

  • 标签: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疾病活动度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的膝关节侧副韧带在低场MRIGE序列中的表现。方法: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48例共54条损伤的侧副韧带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54条侧副韧带损伤,单纯胫侧副韧带27条,单纯腓侧副韧带18条,两侧侧副韧带同时损伤10条。Ⅰ级侧副韧带损伤27条;Ⅱ级侧副韧带损伤17条;Ⅲ级侧副韧损伤10条。30例(62.5%)出现并发症,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9条。后交叉韧带损伤14条,半月板损伤18个,骨挫伤及骨折11例,关节囊积液30例。结论:GE序列能缩短检查时间,清晰显示膝关节侧副韧带解剖结构,准确诊断侧副韧带损伤并能进行分级,发现多种并发症,宜列为膝关节外伤的常规扫描序列。

  • 标签: GE序列 侧副韧带损伤 低场磁共振成像
  • 简介:骨盆与髋关节骨折是急诊外伤中的常见疾病,目前,常规X线平片仍是骨科医师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但骨盆与髋关节结构相对复杂,常规X线平片对骨折的确切程度、骨折和关节的关系,特别是对骨折立体空间的详细观察、指导手术入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25例骨盆与髋关节骨折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探讨MPR和VR技术在骨盆髋关节骨折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骨盆骨 髋关节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SIS)的相关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证实的S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X线摄影所示的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进行分型、测量,并与MRI所见进行对照,分析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与SIS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肩峰平坦形(Ⅰ型)8例、弧形(Ⅱ型)10例、钩状(Ⅲ型)42例。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下间隙为(1.21±0.36)cm,MRI所示肩峰下间隙值为(1.10±0.18)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MRI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Ⅲ级13例。肩峰下间隙值与肩袖损伤MRI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摄影所示肩峰形态、肩峰下间隙与SIS发生密切相关;当肩峰形态为钩状及肩峰下间隙值<1cm,强烈提示SIS可能,对于无MRI的基层医院诊断SIS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肩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 简介:距下关节内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较为困难.我院10余年来,采用经皮钢针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经156例随访观察,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治疗前后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观察,以了解跟骨的复位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的相互关系.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距下关节内骨折 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0年来我院治疗且符合指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0例,分组,实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病理检查数据,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率比较。结果:两药联合使用时无论是临床指标还是实验室病理检查治疗效果都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总的有效率也更高,但是对于不良反应依旧是治疗效果有点欠缺。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 雷公藤多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关节镜辅助下复位骨折块,结合盲法穿针固定治疗儿童 Meyers-Mckeever 口、皿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 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2 年年 11 月至 2018 年 1 月间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患儿 19 例(男 11 例,女 8 例,年龄 8 - 15 岁), 采用经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自胫骨胫骨结节内外侧向关节内盲法钻入两枚直径 1.25mm 克氏针固定骨折块,然后用持针器从关节镜工作通道中进入折弯克氏针顶部,向下收紧克氏针尾部使克氏针牢固固定骨折块,皮外折弯克氏针尾部,无菌辅料覆盖,术 后伸直位长腿管型石膏固定 4 周更换长腿支具,6 周去除克氏针,膝关节支具保护下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定期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通过Lachman 试验、前抽屉试验以及轴移试验来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通过Lysholm 评分来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评估。 结果:本组例患儿随访 12 ~ 2 4 个月, 术后复查乂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均实现骨性愈合。随访中,16 例患膝关节活动范围恢 复满意,无关节僵硬、关节松弛、功能障碍等表现;3 例患儿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均经康复锻炼后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均无骨 骺损伤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患儿出现发育畸形。Lysholm 评分由术前(22.3 ?.7)分提高到术后(97.6 士 5.7)分,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 标签: 髁间棘撕脱骨折 盲法穿针 膝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