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其标准化操作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96例患淋巴结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的淋巴结组织采取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的免疫运用于组织化学上的染色,对照组患者未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片穿刺,比较各组免疫组化的染色切片上相关请况。结果观察组切片的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切片优良率(54.17%),P<0.05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结论通过病理组织运用免疫组化穿刺技术,可明显地提高染色切片整体优良效果,提供更可靠的诊断参考,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患5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9例。实验组联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对照组单用扶正化瘀胶囊。分析两组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HA、LN与PC-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比对照组的72.41%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恩替卡韦与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促进其肝纤维化症状缓解,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未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患者作为对比组,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已实施中药质量管理患者共82例作为管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质量评分,准确率和满意率。结果在相关指标对比中,管理组患者质量评分和调剂药品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满意度对比中,管理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6%,对比组患者总满意率为82.9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9925,P=0.0046<0.05)。结论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管理质量,减少中药房错误发生几率,患者满意度得以显著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TI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TIA发作中止,14d内无复发;4例14d内仍有TIA反复发作,但发作频率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仅2例出现皮下注射部位紫癜,停用后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不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广大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消化内科风险因素及护理管理措施。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消化内科收治214例患者,对所选患者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常见风险因素为依据制定临床护理管理对策,对比护理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年龄在60岁以上、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5种以上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3年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跌倒坠床、静脉导管滑脱发生率低于护理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药物应用错误、静脉输液外渗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容易受到年龄、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病危、输血、服用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不足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护理管理措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具体风险因素和相应防范措施,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手术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手术室患者。对照组手术室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试验组手术室患者采用护理标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92.5%,对照组手术室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总掌握率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5.0%,对照组手术室患者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为17.5%和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手术室患者护理过程中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标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发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共7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引发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并拟定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几率,提升产科护理质量。结果本次78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发生的原因中,脐带因素所占比例最高,占35.90%,其次是羊水因素、胎盘因素等;护理后产妇胎盘、胎心指标与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胎儿宫内窘迫产妇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胎儿宫内窘迫产妇总满意度96.15%。结论引发产妇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较多,而根据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因素拟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气流阻力增大及肺弹性回缩力降低所引起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疾病。由于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是一个不可逆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往往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的手段只有感染、扩张支气管以维持正常通气/灌流改善低氧血症、对部分合并肺大泡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叶切除等,因此康复治疗就成为治疗COPD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对策。方法1000份检验科抽取的有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据此分析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同时选取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免疫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根据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实施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对策。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清洗液更换、检验环境温度、检验环境湿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环境洁净度、检验样品质量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3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检验质量不合格,只有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免疫检验前、免疫检验中及免疫检验后三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检验质量控制对策,才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百草枯中毒一类患者予以救治的对策。方法抽取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百草枯中毒一类患者72例,探究对这一类患者予以治疗的关键点同治疗方式等。结果本次试验探究的全部患者内,有33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即45.83%(33/72)。这之中,有21例患者的中毒药品总量即15mL-20mL,其余12例患者的中毒总量即25mL-200mL。其中39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肺损伤导致呼吸衰竭出现死亡的患者有22例,在肺损伤的基础上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出现死亡的患者有11例,多个脏器衰退出现死亡的患者有6例。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一类患者来说,早阶段全胃肠灌洗阻碍毒素持续吸入,立即开展血液净化这一治疗,着眼尽早解决,选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100例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分组进行康复治疗,了解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盆底康复治疗对比研究后盆底肌力的改善情况,为了全区推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阴道分娩肌力为0~2级100例产妇分成两组,训练组(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加电刺激)50例进行盆底康复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康复教育及其教会产妇凯格尔运动进行锻炼,采用盆底肌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于产后3月随访和评估,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训练组总有效率48例(96%),对照组26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常规检测盆底肌力,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盆底联合治疗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结论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盆底都有一定的影响,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比盆底损伤相对大,如果产后复查及时发现损伤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联合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