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的处理时机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损伤胆道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29例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9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胆总管修补术。10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d内再次手术,27例在3d~6周内再次手术,12例在6周后再次手术。15例患者出现不同的远期或早期并发症。统计学分析发现,在3d~6周内再次手术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胆道狭窄(P=0.03)。结论胆道损伤修复手术在胆道损伤后3d内或6月后施行可减少胆道狭窄的发生。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断、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8例右侧副肝管损伤病例中,5例为术中发现,3例为术后发现,处理方法:5例副肝管直径小于3.0mm者予以结扎;1例副肝管直径为5.0mm者予以重建并支撑引流半年以上;1例副肝管直径为3.0mm,但近端与邻近肝叶胆管有交通胆管存在,亦予以结扎。结扎及重建的7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随访,预后良好。另1例术中未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的副肝管直径为3.5mm的患者术后发生了严重的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历经3次引流手术,半年后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警惕副肝管的存在,避免损伤,若发生副肝管损伤,应中转开腹,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中消化道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21640例LC术中16例(0.07%)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胃十二指肠损伤14例,结肠损伤1例,回肠损伤1例。结果术中发现13例:行镜下修补3例,中转开腹修补7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3例。术后发现3例:开腹回肠修补1例,结肠造瘘1例,引流保守治疗1例。除1例因十二指肠漏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术后7天死亡,其余15例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LC中消化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周围炎性粘连,暴露不良,分离过程中造成胃肠撕裂,灼伤穿孔。及时有效恰当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妇科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11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9例)与常规组(n=59例),对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与常规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比对P<0.05,两组数据比对有意义。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泌尿系统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率,强化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道损伤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胆道损伤发生状况,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发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统计,62例行LC术式的患者中发生胆道损伤的共有12例,发生率为19.3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胆囊结石合并积液、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异常、胆囊壁厚、术中粘连紧密是LC术中胆道损伤的影响因素(OR>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脏损伤腹腔内出血的超声诊断结果及出血量。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院内收治的脾脏损伤腹腔内出血73例,均接受超声检查,探查肝前间隙、肝肾隐窝、脾肾隐窝、下腹部共4个腹腔间隙是否有积液,与腹腔镜出血量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腹部闭合性损伤经超声诊断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为93.15%(68/73);1个腹腔间隙积液7例,腹腔内出血量(1562.85±405.15)ml;2个腹腔间隙积液11例,腹腔内出血量(2289.56±517.82)ml;3个腹腔间隙积液39例,腹腔内出血量(2415.20±518.05)ml;4个腹腔间隙积液11例,腹腔内出血量(2661.53±521.26)ml;≥2个腹腔间隙积液61例,腹腔内出血量(2436.62±534.42)ml;1个腹腔间隙有积液时的腹腔内出血量低于2个及以上腹腔间隙腹腔内出血量(P<0.05)。结论:脾脏损伤腹腔内出血经超声诊断结果良好,超声检查能够初步判断腹腔内出血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开放性损伤超时缝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60例四肢开放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行包扎,观察组行超时缝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变化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口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肢开放性损伤应用超时缝合治疗,伤口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可有效缓解疼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