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稳定的影响。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训练;实验组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10次为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定采用的评分系统分别为:疼痛严重程度评定:采用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关节活动范围、峰力矩: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功能障碍程度采用Lequesne指数评价。结果:运用BTEprimusRS系统治疗后所有患者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并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关节活动度、VAS、肌力及Lequesne指数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结论:运用BTEprimusRS系统行等速肌力训练可对OA患者膝关节稳定有明显改善。

  • 标签: BTEprimusRS 等速肌力训练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五种注射剂(利巴韦林,西咪替丁,鱼腥草,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用辅酶A)配伍的稳定,方法:选择25℃在0至4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结果:在25℃,4h内五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五种注射剂可以在临床配伍使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配伍 稳定性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注射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5例给予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恢复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我院对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骨折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T形钢板 内固定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后柱骨折的建模及稳定。方法:以2019年09月~2021年0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髋臼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材料,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立对应骨折模型,模型Ⅰ为逆行经皮拉力螺钉模型,模型Ⅱ为长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模型,软件模拟站立及坐位,采用同样方式对两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模拟相应体位后,结果显示,模型Ⅱ髋臼处最大应力、位移距离、骨折线所有节点位移平均值均大于模型Ⅰ,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板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生物力学稳定大于逆行经皮拉力螺钉,值得运用该治疗方式。

  • 标签: 髋骨臼后柱骨折 长板与拉力螺钉固定 稳定性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82例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均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者均分,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样本量均为41例,前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后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80.49%居于更高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更高,LVESD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效果卓著,值得推荐和采用。

  • 标签: 房颤 稳定性冠心病 利伐沙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82例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均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者均分,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样本量均为41例,前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后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80.49%居于更高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更高,LVESD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效果卓著,值得推荐和采用。

  • 标签: 房颤 稳定性冠心病 利伐沙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82例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均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区间我院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患者均分,组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样本量均为41例,前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后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80.49%居于更高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更高,LVESD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效果卓著,值得推荐和采用。

  • 标签: 房颤 稳定性冠心病 利伐沙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选用不同浓度的 84 消毒液,对藻酸盐印模用不同时间的浸泡消毒,观察其抑菌效果及尺寸稳定。方法:制取藻酸盐印模,分别浸泡在配置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3种菌悬液中,再分别浸泡5组不同浓度有效氯含量的84消毒液,每组 6个印模,共30个,观察每个组印模的抑菌效果;重新制取印模后分别浸泡 3组不同有效氯含量的 84 消毒液,每组5个印模,共15个印模,测量浸泡前与浸泡后的尺寸,观察每个组印模的尺寸变化。结果:(1)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400mg/L浸泡时间20min组、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200 mg/L浸泡时间20min组、2组对印模表面以上3种细菌灭菌效果较差,组间灭菌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400mg/L浸泡时间30min组、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200 mg/L浸泡时间30min组、2组对印模表面以上3种细菌灭菌效果较差,组间灭菌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有效氯浓度400mg/L浸泡30 min组和有效氯浓度 200 mg/L 浸泡 30 min 组,2组的变形率大于2.95%,每组浸泡前后的尺寸变化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4消毒液有效氯浓度≥800mg/L,对藻酸盐印模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较好。(2)84消毒液浸泡消毒藻酸盐印模≤20 min时,印模尺寸变化不明显,可适用于临床。

  • 标签: 84消毒液 藻酸盐印模 浸泡消毒 尺寸 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及疼痛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10周时,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疼痛护理 核心稳定性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支架治疗)和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手术复位固定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的数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P<0.05. 结论 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治疗,疗效明确,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复位的效果。

  • 标签: 微创经皮桥式内固定支架 不稳定骨盆骨折 稳定性影响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PFLP)及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terTan)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采用PFNA、InterTan及APFLP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小、手术时间最短,InterTan组次之,APFLP组术中出血最多、手术时间最长(P〈0.05);PFNA组与InterTan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小(/少)于APFLP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FLP组总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A组和InterTan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APFLP及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均适用于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但PFN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成为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

  • 标签: 髓内钉 钢板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不稳定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之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9月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4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类均属C型骨折:C1型10例,C2型21例,C3型12例。术中先在桡骨桡背侧及第二掌骨上打入2枚外固定之架螺钉,C形臂透视下手法复位后,安装外固定之架。对于关节面或骨块间不平整、有明显碎骨块且无法通过手法牵引复位者,用克氏针在透视下撬拨骨折片,若骨折块复位后不稳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对有骨缺损者,小切口植骨。结果43例术中全部达到解剖复位。手术时间43~121min,平均62.4min。术中出血量6~30ml,平均15.3ml。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5.5d。43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折愈合且对位良好,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疗效依照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30例,良8例,可5例,优良率88.4%(38/43)。结论经皮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不稳定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心绞痛和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06月~ 2018年 06月进行了不稳定心绞痛以及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的 80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人,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的是药物两联抗栓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则主要采取了三联抗栓治疗的治疗方式,治疗一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之后对照组中血小板聚集情况、 aPTT以及 cTnT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和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诊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必须对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级,采取合适的治疗计划,才可以达到最优的疗效。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 ST段 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的疗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耗费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开始下床负重活动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粉碎性骨折的有效疗法.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加减加减暖肝煎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减暖肝煎胶囊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对于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阴离子的检验来完成,常规化学分析法检测难度较高,且误差较大,而采用离子色谱仪则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次研究采用瑞士万通930离子色谱仪进行检测,通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和精密度,可以用于水质检测。

  • 标签: 离子色谱仪 阴离子 精密度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