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凝试验检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血凝检验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按照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达标组与非达标组。观察血凝试验结果影响因素。结果血凝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性、检验试剂的达标度是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两组患者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情况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视,可以有效提高血凝试验检验精准度,有助于临床对病症的判断,避免耽误患者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妇女的宫颈癌与乳腺癌进行筛查,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并提出降低两癌的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2014年12月我镇共7000例农村妇女两癌进行筛查,对筛查对象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B超检查以及乳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筛查,宫颈糜烂患者共1238例,占17.6%,宫颈息肉共256例,占3.7%,宫颈癌4例,占0.05%,宫颈癌前病变42例,占0.59%。乳腺增生为1415例,占20.2%;乳腺纤维瘤为147例,2.09%,乳腺癌为4例,占0.05%。结论通过对农村妇女两癌的筛查,可以使农村妇女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两癌”的发病率。因此,这项工作值得全面推广关键词宫颈癌;乳腺癌;筛查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6-0224-01在临床上,“两癌”分别包括了乳腺癌与宫颈癌,这两种癌症都会对女性的生命造成极大地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两种癌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本次研究对2014年4月-2014年12月我市7002例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美国Microscan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产妇产后42天妇检结果,了解产后康复保健情况、疾病分布状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妇保科进行产后42天妇检的116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产后康复和疾病情况。部分产妇出现乳汁分泌不足、子宫复旧不全、产后抑郁、恶露情况以及应激障碍疾病,并对结果产次和分娩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结果产次是产后抑郁和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次和分娩方式是子宫复旧不全、恶露不净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比顺产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子宫复旧不全和恶露不净的情况。产后42天的妇检对产妇身心健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处于产褥期的妇女各方面都较为脆弱,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和正确的引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地区新生儿听力状况,为及早对听力损失儿童进行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出生并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135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过率和听力损失确诊情况。结果1351例新生儿,初筛通过1211例,初筛通过率89.64%,未通过140例,未通过率10.36%。未通过初筛新生儿返回医院人数136人,复筛率97.14%,125人复筛通过,复筛通过率91.91%。未通过复筛转诊11人,复筛未通过率8.09%,总筛查通过率99.19%,转诊实到8人,确诊听力损失6人。结论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听力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某高校职工群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谱分布情况。方法运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对某高校2009年度职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参加体检人数为7767人,共检出各类疾病65种。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超重与肥胖(45.68%)、高血压(35.57%)、血脂异常(34.99%)、眼底动脉硬化(32.25%)、脂肪肝(30.15%)、前列腺增生(25.99%)、慢性宫颈炎(24.69%)、肝肾囊肿(21.85%)、双乳小叶增生(21.00%)和空腹血糖增高(16.04%)。结论体检结果显示,该校教工目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主,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与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