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70名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5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吞咽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吞咽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7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5,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 n=35,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康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水平、活力指数、社会功能以及生理职能等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治疗后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活力指数,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出本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抽选出本院收治的80例患者后,以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简易上肢功能评分量表(STEF)。结果:干预前,2组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FMA、STEF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MA、ST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治疗作用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 2016年 8月,结束时间为 2017年 8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 n=24例)以及阿托伐他汀组( n24例)。前者接受临床常规用药治疗,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配合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 NT-proBNP水平、心脏功能指标以及 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的血浆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常规治疗组患者的 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很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用药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胺碘酮药物,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问题,该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问题。方法:以院中收治的此类病患为对象,将选取其中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再给组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一组使用胺碘酮治疗,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命名为胺碘酮组和常规组。通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以便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患者出现了一些情况,从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胺碘酮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37%,与常规组的81.58%相比,可以看出胺碘酮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来看,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更多,其发生率更高,即胺碘酮组<常规组,且结果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胺碘酮药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问题中,其治疗效果更好,且与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考虑将其应用于临床中。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 患者在治疗 中应用硫酸镁 +美托洛尔 治疗 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 了解 硫酸镁 +美托洛尔 联合对疗效、心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 期间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的 患者(例数=50),经回顾性方式对患者展开分组纳入,对照组(例数 =25)在诊疗期间进行利多卡因 治疗 ,研究组(例数 =25)在诊疗期间 接受硫酸镁 +美托洛尔治疗 ,对 2 组取得的治疗 效果展开组间的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硫酸镁 +美托洛尔治疗 后其室性心律失常总发生率与 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范围 <0.05)。研究组经联合 治疗后其心功能 ( E/A 、 LVFS 、 LVEF )与对照组有差异,两组关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范围 <0.05)。 结论: 应用利多卡因或联合硫酸镁
简介:摘要:历代医家认为,消渴病的病机的关键是阴虚内热,病变的脏腑为肺、脾、肾,其中尤以肾脏为关键。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消渴病的病变脏腑为肺、脾、肾,但是其根本在脾,病机的关键在于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司,精不化正,日渐成浊,而致消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心功能相关检查指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Dd、LVSd与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Dd和LV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从阳和汤方义新解及药理研究,结合腰突症之腿麻痛发生机制,认为阳和汤的作用机理深合腰突症之腿麻痛发生机制,可作为用药基础方,配合其他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