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平联合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利用双盲法,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41例,其中参照组实施氯平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ECT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联合组较参照组高且差异明显,P<0.05;就PANSS评分而言,联合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及总分较参照组低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氯平联合MECT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病情恢复较快且病情稳定,长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氯氮平 MECT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米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患者的药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4例初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米平药物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5.74%与对照组的91.49%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米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近,但米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予以临床应用。

  • 标签: 米氮平 帕罗西汀 初发抑郁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症并睡眠障碍采用奥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应用帕罗西汀和奥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睡眠质量各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奥平、帕罗西汀联用于抑郁症并睡眠障碍患者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睡眠障碍 奥氮平 抑郁症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并根据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共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平治疗,共4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7%相比于对照组的73.8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平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睡眠障碍得到缓解,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齐拉西酮、氯平合并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收治的70例狂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本院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氯平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狂躁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研究 狂躁症 齐拉西酮 碳酸锂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程,分别应用阿立哌唑与奥平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安全性,为临床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87.5%,56/64)虽然高于对照组(81.3%,52/64),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症状各项PASNN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如总分、阳性及阴性症状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的不良反应率(4.69%,3/64)显著低于对照组(20.3%,13/64),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首发精神分类症患者的过程,与奥平相比,阿立哌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PASNN各项评分,避免不良反应,应广泛推广。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平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伴有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临床心理科治疗的抑郁症伴有焦虑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米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抗抑郁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焦虑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平治疗抑郁症与舍曲林疗效相当,但是其抗焦虑效果优于舍曲林治疗,且起效较快,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米氮平 舍曲林 抑郁症 焦虑 观察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平与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单治组与联合组,各组41例,单治组患者单纯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在单治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奥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与单治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奥平与利培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米平15mg,观察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mg+米平30mg,连续给药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较高剂量的米平治疗抑郁症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故临床用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调整剂量。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米氮平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测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日—2017年9月21日期间本院检验科检测结果正常的血液标本200份(对照组)和检测结果异常的血液标本200份(观察组)。将两组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假阴性率、阳性率依次为4.50%、34.00%;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33.00%;对照组异常标本多为白细胞异常,和红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数目低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情况下联合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使临床诊断正确率提高,降低漏诊率,有利于疾病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共5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27例患者。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情况方面,护理干预后,患者对于中医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对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 标签: 中医护理 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应用细节管理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运用细节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社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管理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尿常规检测和血液生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33例阳性,7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82.50%;研究组患者39例阳性,1例阴性,检测阳性率为96.00%,两组患者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结论应用血液生化检验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检测阳性率,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

  • 标签: 糖尿病 尿常规 血液生化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在改良床旁血液滤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为研究组采用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B组为对照组采用体外甘肃抗凝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内各项指标浓度、血肌酐和血尿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各项指标浓度比较结果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血尿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床旁血液滤过应用体外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血液滤过 体外 床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DS、S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健康与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透析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观察枸橼酸钠溶液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效果,并适当简化抗凝监测指标,以期得到更为简便、有效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

  • 标签: 枸橼酸钠 抗凝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行常规护理;乙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置管护理满意率;(2)导管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速度;(3)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乙组患者置管护理满意率显著比甲组高,P<0.05;(2)乙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更长,平均血流速度显著比甲组快,P<0.05;(3)乙组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甲组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提高血流速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 临床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的应用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74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取的接受人造血管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对人造血管内瘘知识的认知、临床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感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人造血管内瘘知识的认知、临床配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的应用及全面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人造血管内瘘知识的认知和临床配合度,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护理的对策,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的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并且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这30份不合格的标本,溶血或者凝血的占据43.33%,脂血的占据13.33%,采血量不足的占据16.67%,送检不及时的占据6.67%,抽错试管的占据13.33%,其他因素的占据6.67%。结论增强护士对保证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质量的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前质量管理,有关运送质量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部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在工作认真并正确的采集和运送血液标本,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问题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重要性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站献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600例,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并将其报废情况、报废人群、年龄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男性的报废率更高,于30~39岁的占比更多。结论于血液采集前行氨基酸转移酶初筛检验,可降低其报废率,保证血液检测的效率及安全性,同时相关机构还需强化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以此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血液检测 献血者 初筛检验 报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