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的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的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构建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分别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695名患者和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院的4312名患者(排除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及住院天数<2周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9.98,P<0.001)。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83.75,P<0.001),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实施安全预警机制能够提高护士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安全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中患者临床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深入分析相关安全性问题,以期为保障输血安全性提供一定的支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行术中或术后输血,其中180例患者行冰冻血浆输入,200例患者行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入,观察患者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在进行冰冻血浆输血治疗的1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在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的2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数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输血,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比全输血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全输血 成分输血 床输血安全性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mRl)设备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磁共振成像,能将同样密度的不同组织和同一组织的不同化学结构通过影像显示表征出来。对于精神专科医院,颅脑检查是必检项目,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最佳,对脑部早期的缺血性病变特别敏感,另外对颅内出血及头部骨折外也有很高的敏感性,其他病变如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感染等均优CT,颅内移行区病变,不产生伪影,诊断独具优势。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OPER--0.35T磁共振是一种永磁低场强mRl,运行成本低,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的颅脑检查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了提高mRl的完好率,减低故障和运行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医疗安全,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安全措施是关键。

  • 标签: OPER--0.35T磁共振 医疗安全 维护保养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于健康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社会的发展当中,由于药品安全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针对目前产生的药品安全事故来说,其原因是多样性的,包括药品生产、发质问题、流通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如何有效的开展药品的监督与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于我国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研究,对目前监管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药品安全 监督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针对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期间14006件手术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流程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原因,以期消除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标本送检的正确率,规范标本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手术病理标本 管理流程 安全隐患
  • 简介:心理安全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组成的重要部分,而高中生的心理安全水平究竟如何是开展构建的重要依据。随机选取农村高一、高三学生416人,采用马斯洛编制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整体心理安全感不高,22.12%的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不安全感;男生稍微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镇;理科远远高于文科;高一略高于高三。因此,应加强对全体高中学生心理安全的重视,更加注重对男生、农村学生、理科学生和高一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学生 高中 心理安全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小儿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242例小儿患者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作为观察组,对2017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实施优质护理的231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小儿门诊输液患儿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小儿 门诊输液 护理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尽管学校在学生下去顶岗实习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但效果欠佳。创新安全教育模式,提出的三步式安全教育模式可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 标签: 顶岗实习 三步式 安全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理心”带教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意义。方法将24名临床护理实习生分成12组,每组两名,每组一名实行同理心带教,一名实行普通带教。教学中全面践行“同理心”原则,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的同理反应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导医学生应用“同理心”进行医患沟通。“同理心”有助于增加师生感情,促进了实习生与患者间的理解与支持,架设了实习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桥梁,最终提高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同时也获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从而降低了实习生差错率。

  • 标签: 同理心 临床教学 临床护理实习生
  • 简介:摘要通过对基层产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如孕产妇、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组织管理及医院设施、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旨在为孕产妇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基层医院产科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基层产科 护理风险识别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拒绝上学是由于情绪障碍等原因,因为抑郁和焦虑引发的上学障碍,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现象为回避上学等行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拒绝上学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拒绝上学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扰乱家庭或与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青年和成年时期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也有深远的影响。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情绪安全感理论的解释范围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探讨在父母冲突与儿童内化问题以及外化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在不同时段收集父母冲突、认知评估、情绪安全感以及使用问题的数据,以便考察父母冲突对其他变量的纵向影响,根据情绪安全感理论,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青少年拒绝上学的成因。

  • 标签: 拒绝上学,父母冲突,情绪安全感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中进行有效的安全隐患防范,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事件 相关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微卡治疗结核病的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结核病的患者154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154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与联合微卡组(77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医师对联合微卡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取微卡药物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微卡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病患者采取微卡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微卡 结核病 机制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并探究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门急诊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均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的转运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转运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护理质量较好。结论对急诊科危重患儿进行院内转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获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可以在实践中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内转运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急诊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术前风险评估,落实患者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情况落实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执行医嘱,根据医嘱落实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实验组和对照组资料由急诊科护士长收集资料,护理部跟踪评价汇总。结果两组成员在分别进行管理后,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得分率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得分率为95.3,对照组得分率为8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落实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率效果较好,在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和病情评估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和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安全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1例,推车刹车不灵活1例,给氧中断0例,导管脱落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7.7%;对照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3例,推车刹车不灵活2例,给氧中断2例,导管脱落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心外科危重患者 术后转运 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是保证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识别、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构建与实施护理安全文化,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及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文化 神经内科 预防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行之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42例患者存在不安全因素,占20.19%,其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因素(占5.77%)、患者自身因素(占9.62%)、外部环境因素(占4.80%)。结论在眼科护理过程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患者教育及护患关系,努力改善外部环境,正确评估风险因素,及时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大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从而确保眼科护理安全

  • 标签: 眼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以血塞通对其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决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基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塞通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所得到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27/35)%,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总有效率所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P<0.05,χ2=6.06);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这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χ2=0.81)。结论对脑梗塞以血塞通进行治疗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明显提高其生命质量,可在临床上大力使用。

  • 标签: 脑梗塞 血塞通 疗效